司馬尚很難相信李牧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可現實卻告訴司馬尚,李牧就是做出了錯誤的判斷,黎城就是沒有秦軍駐守!
司馬尚難免因李牧做出了錯誤的戰場閱讀而心生擔憂,但卻也很難不為自己得到了如此戰機而欣喜。
倘若司馬尚能率本部兵馬奪下黎城,那得是多大的功勞!
但對李牧一直以來的信任,還是讓司馬尚謹慎的開口:“速速傳訊主帥。”
“我部未曾探得秦軍主力方位,亦不曾於黎城之內發覺秦軍主力蹤跡,截至昨日,黎城之內依舊僅有五千縣兵。”
“末將會再派斥候仔細偵察四周。”
“若周遭確無秦軍主力,此實為我軍奪取黎城、進取長治地的大好機會!”
“戰機稍縱即逝,若明日末將依舊不曾發覺秦軍主力,末將將領我部兵馬強攻黎城!”
傳令兵轟然拱手:“唯!”
懷揣著複雜的心情,司馬尚正聲而喝:“傳令後軍紮營!”
“所有斥候盡數離營外出,探查周遭四十里,定要探明秦軍主力方位!”
縱是經歷了兩天兩夜的長途奔襲,司馬尚麾下的斥候們還是振奮而呼:“唯!”
他們隱隱感覺,軍功在向他們招手!——
“彼其娘之!”
“趙武安君不講武德,不過半月時間竟已一路殺至我黎城!”
葛平揹負雙手在原地來回踱步,目光每每觸及城外飄蕩的趙軍旗幟就是一陣揪心。
黎城雖然重要,但因黎城前方還有數座城池,所以黎城的常備守軍數量並不算多,僅有五千縣兵。
即便再算上除賊曹、亭長亭卒等青壯,也不過八千餘兵馬而已。
但現在,城外卻陳列著八萬趙軍!
這可是十倍的兵力差!
葛平怎麼打?
葛平憤而一拍案几:“本將就不該應下這縣令之職。”
“本將不過是一匪首而已,哪來的能力做縣令!”
“若是本將不做這縣令,如何會面臨如此危局!”
滅楚之戰後,鄂鏖被選定為鄢城縣令。
葛平也被選定為黎城縣令。
不過大秦選鄂鏖為縣令,是要借鄂鏖的匪氣去鎮壓鄢城的豪強。
大秦選定葛平為黎城縣令,則是希望葛平這位在滅楚之戰中表現傑出的將領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出他的作用,為大秦守住黎城這個戰略要地!
彼時剛剛凱旋的葛平自視甚高,毫不猶豫的應下了任命。
可是真當八萬趙軍陸續抵達城外,葛平身側卻是孤立無援,葛平才終於意識到,對抗剿匪官兵和對抗正規兵馬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