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絲毫休整。
在得到命令的第一時間,司馬尚便親率八萬兵馬沿著狹窄的滏口陘,以強行軍的姿態向西方穿行而去!
二月二十八日隅中(9:00)。
跨越了百餘里山路後,一座歷經商、周兩朝風雨,卻歷久彌新的城池終於出現在趙軍將士們眼前。
一場慘無人道的‘西伯戡黎’,讓曾於商王朝時代震懾天下的古黎國被周武王近乎於屠殺殆盡,而身為古黎國都城的黎城更是被屠戮一空!
三滅三複的慘淡經歷,又讓周武王分封的新黎國飽經戰火與摧殘。
而當三百餘年前的晉景公出爾反爾的再度發兵,此地便徹底淪為晉、趙、秦等各個強國爭奪滏口陘的重要戰場。
城牆,越來越厚。
城防,緊緊跟隨時代發展。
千餘載層疊的鮮血和碎肉讓這座城市周邊的土地都帶上了幾分深沉的黑。
司馬尚眺望著這座城池,靜靜聆聽斥候百將的回稟:
“啟稟都尉,現黎城城牆高約五丈(11.55米),牆基寬十二丈(27.72米),牆頂寬一丈半(3.465米)。”
“全城僅有東、西兩座城門,兩座城門皆有甕城,南北城牆聯通山體,難以跨越。”
“城牆之上每隔二十丈便有一座突出城牆的馬面,用以應對雲梯,另有大量水缸、沙箱應對火攻,有聽地甕應對穴攻,有……”
“城內國人約四萬,有完備的冶煉、鍛造、治陶、鞣皮工坊,可自行生產、修理甲冑兵刃和盾牌。”
“黎城武庫位於……”
聽著斥候百將的回稟,即便早就已經知道了黎城的大概情報,司馬尚還是不由得輕聲感慨:“著實是一座為了戰爭而存在的要塞。”
“若是我軍不曾於秦軍主力抵達之前奪取此城,那我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方才能攻破此城?!”
“只是,秦軍主力何在!”
“為何本將不曾觀得秦軍主力的蹤影!”
斥候百將說了很多司馬尚早就已經知道的訊息,只是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更新。
可司馬尚最想知道的訊息,斥候百將卻根本不曾帶回。
秦軍主力,在哪兒!
斥候百將肅聲道:“我部不曾發現秦軍主力蹤跡!”
“昨日黎城照常開啟城門,卑下便親自潛入此城,確認城內僅有五千縣兵。”
“以黎城的佈局,黎城最多隻能悄無聲息的藏下萬餘兵馬,絕對不能藏住秦軍主力。”
“若是秦軍主力抵達,以秦軍主力的數量絕對不可能不露出絲毫蹤跡!”
秦軍主力那可是幾十萬人!
即便是秦軍偏師也有十萬人。
如果斥候百將連十萬人的蹤跡都無法察覺分毫,那他這雙眼睛也別要了!
司馬尚攥著韁繩的手微微攥緊,心中不由得升騰起幾分振奮和擔憂:“會不會是……主帥所料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