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丁口稀薄的時代,於多養二兩肉和多收兩石粟之間,任何一個黔首都會選擇後者。
嬴成蟜耐心解釋道:“本君以為,春夏草生之際,可牧豕以節省人力。”
“至夏日,還可收割野草晾曬儲藏,以備秋冬使用。”
“待到秋冬之日近,再圈豕以喂之,如此,可將耕作秋收的時間與圈豕餵養的時間避開,不至於太過耽誤耕作。”
“而秋收過後所剩的秸稈也可用於喂豕,再節省些許搜尋草料的時間和人力。”
“若是淮南等溫暖臨水之地,更是可以撿取滿河生長的水草喂豕,對民力的佔用更少。”
“當然,圈養豕無論如何都會佔用一部分民力。”
“但唯有圈養豕,黔首方才能收集豕穢,用以治糞!”
蕭何愕然:“治糞?!”
而後蕭何恍然:“然也,然也!”
“今黔首養豕已不只是能得其肉,更能得其金汁以治糞!”
“養豕雖是攤薄了民力,卻能令畝產豐盈,更能再得豕肉。”
“其中損益,已與過往大不同也!”
嬴成蟜笑而頷首:“這也是本君有心治豕的原因之一。”
“本君早已上諫大王,當今天下金汁易得,但那是因為金汁治糞之策尚未完全施行於天下。”
“待到金汁治糞之策大行,金汁將稀,朝廷也需要尋找新的獲取金汁之所。”
“豕若能得大治,定能成為未來黔首們獲取金汁的重要來源之一。”
金汁治糞和圈養家豬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如果單隻研發出其中任何一項技術,很快就會遇到瓶頸,需要另一項技術的繼續發展才能進行更進一步的突破與普及。
但當兩項技術同時發展,便能互相補全、閉環發展。
雖然這必然會讓黔首們更辛苦,但卻也能讓黔首們的日子迅速好過起來!
嬴成蟜相信,只要能得到切實的好處,黔首們不會畏懼更多的工作。
蕭何慨然拱手:“長安君,思慮甚周也!”
譚濤想不明白那些大局,他見蕭何的疑惑被解答了,便迫不及待的手指遠處一片蒸籠發問:“長安君,此豯看起來尚不足月,肉無幾兩,且格外稚嫩。”
“即便長安君有心宴請諸賢,但蒸豯以宴,是否過於浪費?”
順著譚濤的手指看去,一眾官吏就見道路盡頭竟然支著十幾口大鼎。
木柴引燃的火焰不斷舔舐著鼎底,令得鼎內水汽蒸騰,而後鑽入架在鼎上的蒸籠,不斷灼燻著蒸籠內那些看起來才剛剛出生的小豬!
聽著小豬‘蝟蝟’的慘叫聲,所有官吏齊齊色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