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輕聲一嘆:“今我大趙勢弱,拜請大王隱忍!”
“臣會竭盡全力遊說秦長安君。”
“若臣死,請大王切莫動怒,更莫要因此而與秦死戰,當立刻再派使臣繼續遊說。”
“秦長安君可殺一使,可殺二使,但若接二連三的殺死使臣,必會令秦人以為此人乃是薄情寡義、無禮無德之人,不值得追隨。”
“定會有人悄然回稟秦王,令得秦王改換心思,強令秦長安君接受和談!”
趙王偃冷聲低喝:“我大趙豈能接連派出使者任由秦長安君羞辱屠殺!”
“與其令我大趙受辱,寡人不吝死戰!”
毛遂還想再勸,觸龍卻已出列而呼:“大王所言甚是!”
“主辱,則臣死!”
“大王待臣等如手足,臣等如何能坐視大王受此辱!”
毛遂急了。
什麼話?
你這是什麼話?
是我想讓大王受辱嗎?
但這就是現在最穩妥的方法!
觸龍沒給毛遂說話的機會,朗聲道:“臣自請三千精兵,殺出重圍,傳王令與武安君,令武安君即刻放棄攻城、回援邯鄲。”
“如此,則邯鄲之困自解!”
毛遂大驚,趕忙拱手:“大王,城外秦軍何其多也!”
“派兵突圍實在是死路一條!”
“且一旦我大趙派兵突圍,秦長安君甚至無須再殺使臣,便完全可以用我大趙戰意不休的理由接連駁回我大趙的求和!”
“我大趙再想求和便難矣!”
觸龍堅定的說:“將和平寄託於敵國身上,何其天真!”
“和談雖顯於唇舌,卻存於劍鋒!”
“和平只能透過將士們的劍來爭取!”
毛遂和觸龍爭論不休,趙王偃皺眉思慮。
觸龍提出的策略更加剛硬,一旦失敗萬事皆休。
毛遂提出的策略雖然看似是在用人命往裡填,但終究沒有離開遊說和談這個範疇,也更穩妥,即便失敗一次,也還可以再嘗試兩次三次無數次。
換做燕王喜,他必然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毛遂的諫言。
但趙王偃卻更願意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思慮片刻後,趙王偃看向觸龍:“左師此策甚善!”
“然,左師年歲已高,寡人以為可再擇他人行此策。”
“諸位愛卿可有良臣舉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