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內響起一陣遺憾的輕嘆。
縱觀多年戰事,此戰乃是最有機會重創秦國的良機,也是最有可能阻滯秦國瘋狂擴張的一戰。
倘若嬴成蟜不曾從齊國借得十萬大軍、迅速抵近邯鄲城下。
倘若嬴政不曾明命天下傳位與嬴成蟜,讓嬴政和嬴成蟜任何一人的戰死都不會動搖秦國大統。
戰局必不會如此艱難!
即便嬴成蟜嚴格、完全的按照嬴政的命令,千里馳援咸陽城,讓咸陽城免於淪陷。
李牧也至少可以全取河東郡、上黨郡、太原郡、雁門郡這四處秦國經營許久的疆域,重創秦國!
只可惜,現實沒有如果。
勝負只在一念間!
群臣不得不懷揣著滿心不甘的肅然拱手:“大王英明!”
然而毛遂卻面露難色:“啟稟大王!”
“若秦長安君果真有心大位,秦長安君很可能不會接受和談、拖延和談。”
“甚至可能不吝於以極端方式避免和談!”
趙王偃眸光一凝:“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乃是天下慣例。”
“他秦長安君難道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殺毛大夫乎!”
毛遂坦然道:“秦長安君此人雖為君子,但卻自幼備受溺愛,無規無矩。”
“且秦長安君已頗有聲望,些許汙名不會影響其繼位登基。”
“臣以為,若是秦長安君果真有意大位,他定會斬臣!”
“以此令得我大趙與秦國之間再無轉圜餘地,此戰唯有以一方滅國才能結束。”
“如此,秦長安君繼位之路便暢通無阻!”
“臣能出使順利、和談成功的唯一可能,就是秦長安君雖然口中言說急於登基繼位,但實則口是心非,仍在力保秦王安危!”
“但後者的可能,微乎其微!”
曾經的毛遂在平原君沒有選擇他的情況下為了前途和上進頂著其他門客異樣的目光自薦追隨,貢獻出了‘毛遂自薦’這個成語。
而今的嬴成蟜只需要拒絕和談就可以靜待繼位登基。
上進的毛遂和趙王偃一樣,根本無法想象嬴成蟜會拒絕這唾手可得的王位。
所以毛遂也不得不做出最壞的打算!
趙王偃自嘲一笑:“原是寡人不願和談。”
“而今寡人甘願和談了,卻還得看秦長安君的臉色?!”
為了換掉嬴政的命,趙王偃甚至不吝於與嬴政同歸於盡!
可為了國家,趙王偃不得不對自己昔日的仇人俯首低頭求和,這已讓趙王偃感受到了奇恥大辱!
結果現在,就算他俯首低頭求和了,能否求和成功還得看嬴政弟弟的臉色?!
趙王偃一時間不知道是該嗤嘲嬴政也有個一心想讓他死的弟弟。
還是憤怒於他所蒙受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