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丹的歌聲等於承認了嬴成蟜的友軍身份!
當嬴成蟜是敵人時,所有義士都是絕望的。
但當嬴成蟜成了戰友,所有義士心中卻都升騰起濃濃的安全感。
這種從驚懼到安心的劇烈心態轉變更進一步增進了眾人對嬴成蟜的好感。
“久聞長安君與太子交惡,今日一見方知傳言皆虛,長安君與太子之間還真是……孽緣啊!”
“長安君雖大破我燕軍,卻實是因各為其主,長安君前番禮送相邦棺槨歸國,今日又遠送太子出逃,於國盡忠、於友仗義,實乃真君子也!”
“義之楷模,當為長安君!”
嬴成蟜曾力戰龐煖、將渠而勝之,重創燕軍,致使大量燕國青壯戰死沙場。
但兩國交戰,各為其主。
嬴成蟜的手段比之白起等將領而言可謂溫和,更不曾坑殺俘虜、屠戮黔首。
而在戰爭之後,嬴成蟜先後禮送龐煖、將渠二人的棺槨回國,更是為了能讓將渠葬在燕昭王陵周邊而不惜威脅燕王喜!
這使得嬴成蟜在燕趙之地有著頗盛的聲望,更得到了諸多遊俠的敬重。
而今嬴成蟜再次因為不知何時與燕丹做過的約定而禮送堪稱遊俠教父的燕丹回國。
此舉進一步拔高了嬴成蟜在遊俠們心中的威望!
數百名遊俠在沒有得到命令的情況下便翻出了隨身攜帶的樂器,彈琴擊築間高聲而歌: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悠揚的歌聲跨越密林,傳入嬴政耳中。
嬴政眸光怔然,遙望燕丹車隊的雙眼怔怔出神。
‘你倆乘船走了,船影漸遠漸沒。
多麼思念你啊,切莫遭遇災禍!’
只看這蒼白的直譯,便知這是一首送別詩歌。
而歌聲中那濃烈的不捨、祝福和悲涼,更讓人不由得夢迴四百餘年前。
彼時衛宣公看上了自己還沒過門的兒媳婦、太子妃宣姜,佔而娶之,後因宣姜的勸說與國人的抨擊而惱,令太子伋往齊衛邊境,並提前收買了盜匪,令他們殺死太子伋。
知道內情的公子壽勸說太子伋不要去,太子伋卻因父命難違而堅決要去。
公子壽無奈之下冒充太子伋先行,被盜匪所殺,以此為太子伋爭取活命的機會。
太子伋後至,聽聞此事後坦白自己才是太子伋,亦被盜匪所殺。
衛人聞之皆悲,因此而作《邶風·二子乘舟》!
今日,燕丹為何會高唱此歌?
是燕丹希望嬴政前路平安順遂的祝福?
還是在訴說他身為太子,如太子伋一般滿心悲憤卻不得不遵從王命父令的無奈?
亦或是在訴說他與嬴政之間一如那公子壽、太子伋一般真摯到可以為對方赴死的感情?
嬴政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