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廂,閔州知府葉照早在望見狼煙時便向城門處趕來。
守城小兵奉命拿著令牌去尋知府,半道就遇見了人,而葉照瞧見令牌,雙眼倏地一瞪,當即吩咐小兵傳信百夫長速速迎人入城。
此令牌乃聖上欽賜宮令,持令牌者可無召夜叩宮門。
自當今聖上登基,只賜予過三人——前後兩任顧相以及祖父,後來老顧相病逝、祖父亦因病致仕將令牌還回宮中,朝中便只有顧相有此令牌。
是以今日,無論拿令牌之人是誰,都代表聖上極信任此人。
小兵聞令應是,立即從腰間拿出訊號彈射向空中,霎那間,一抹紅煙入雲霄。
數裡之外,百夫長望見小兵傳遞的訊號,這才收起手中弓箭,吩咐手下將士開啟城門。
閔州知府常年練兵,故而閔州將士之間獨有一套傳遞資訊的方式,譬如在旁人手中象徵“危險”的紅色訊號彈,在閔州卻是“安全”之意,倘若要暗示“危險”,方才去尋知府大人的小兵便會在城內烽火臺升起狼煙。
與此同時,城門外的定西參軍看見城牆上的閔州百夫長終於收起弓箭,不由暗舒一口長氣:有驚無險,幸好有驚無險……
想到此,定西參軍忍不住又悄悄看了眼鎮遠侯。
這人自始至終都鎮定自若,倒讓他真生出一絲敬佩之情,先前見鎮遠侯如此年輕,他還以為此人是沽名釣譽之輩呢。
厚重城門徐徐開啟。
蕭無衍率先策馬而入,尋到方才守城的百夫長沉聲下令:“騎兵入城後立即關上城門。”
百夫長不解其意。
但此人既是知府大人信任之人,那他便會聽令行事,遂領命道:“是!將軍!”
千騎入城,百姓避讓,城門附近的商鋪紛紛撤了放在街邊的桌椅,只等這些騎兵都走了再將桌椅擺放出去。
葉知府趕到城門時便瞧見這樣一副景象:臨街茶樓酒肆的鋪子窗旁擠滿了看熱鬧的人,而鋪子外面的物件則比往常都幹淨,只有這回入城的兵馬一個挨一個地站在街道……
但即便如此,葉知府還是一眼便望見站在無數兵馬之間的鎮遠侯,以及眾人身後正在徐徐關閉的城門。
葉照少時曾隨母親去鎮遠侯府送過節禮,倒是認出了鎮遠侯。
然如今不是敘舊的時候,他急急穿過人群,來到蕭無衍跟前便問:“為何要關城門?”
蕭無衍聞聲打量他一眼,亦認出來人——此人長相與葉晉有三分相似,不是閔州知府葉照還能是誰?
“謝崢假傳聖旨,率五萬謝家軍西行,意欲謀逆,昨日黃昏,謝崢已率大軍離開定西城。”他言簡意賅,三言兩語便將事情悉數告之。
葉照聽罷臉上卻並無訝色,反而沉嘆口氣道:“果真如此,數日前我得知謝長山失了青州便覺不對,這才命人嚴加防範,絕不放任何一個可疑之人出入閔州。”
這也是方才守城將士聽見馬蹄聲之後反應那般迅速的原因。
蕭無衍聞言看葉照的眼神便多了一絲欣賞:“敢問葉知府城中有多少兵馬?閔州城外高山險峻,謝崢若想率大軍去金城便只有入城這一條路,我等至少要拖他兩個時辰才能等到援軍。”
葉知府神色微緊:“閔州共有府兵兩萬,但兩萬府兵各守東、西兩城門,如今下官只能召集一萬兵馬來守東城門,恐怕難與謝家軍抗衡。”
蕭無衍沉聲,周身氣勢瞬間凜冽:“足夠了,只要葉知府配合,謝崢定逃不出閔州。”
葉照聞言精神亦是一振:“為國盡忠,葉某死而後已,定全力配合鎮遠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