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點是對嫌疑人‘畫像’:男性,身高170厘米左右,中等身材,和王晴熟悉。傾向於認為是曾在現場出現的‘灰襖男’。
張局,目前現場勘查就是這些—”
“嗯”張局眯著眼問:
“大家對現場方面,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提?”
在座諸人鴉雀無聲,不懂現場勘查和刑事技術的,心裡明確兩點:
一是王晴死亡案是一起性侵殺人案;二是熟人“灰襖男”是兇手。
有人由此很直接想到
案子很簡單!利用各類影片將灰襖男“追”出來,緝拿歸案,不就真相大白了!
有的人想到更深一層—
如果這麼“簡單”,要調這麼多人幹嘛?肯定另有隱情…
程大看看沒有動靜,便道:
“請法醫講—”
“麻煩小童將投影換成‘屍檢照片’—”曾法醫離座,走到幕布前,指著死者道:
“整具屍體比較新鮮。我們在現場做了屍表檢查,今天上午接著進行了系統解剖。市局專家陳法醫給予全程指導—
具體屍檢過程我在此不做一一介紹。下面把法醫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向大家做出說明:
王晴死亡時間是在最後一次進餐後4小時左右。
死亡原因是機械性窒息死亡。通俗講法,就是人的呼吸道被堵住,長時間缺氧造成死亡。捂壓口鼻、掐脖子都能形成。有一點很肯定:死者身上沒有開創性創口,不是‘外傷’致死的。
我們剪取了死者的指甲,擦拭了屍體上的‘重點部位’,提取了用於毒化、病理檢驗的生物檢材。所有這些物證下一步都要及時送檢?
我個人認為‘案件性質’,傾向於是一起性侵殺人案;重點要摸排‘熟人’?”
曾敬賢講完,走回座位——
在此前的技術碰頭會上,陳法醫結合屍檢和現場情況,對被害人“致死方式”進行了分析重現:
屍檢時,陳龍平發現—在死者口鼻腔外部附著有微量紗纖維,可能是作案人戴紗手套捂壓王晴口鼻留下的?如果判斷正確,則兇手有預謀、有反偵探意識;或是有“戴手套”習慣在嚴冬時節很正常。
復勘現場時,陳法醫注意到西床頭內側豎放的枕頭。他反覆觀察後,發現枕頭一側中部有一塊10cm*15cm的溼潤區,區內有一處小破損。這個“小洞”是原有的嗎?
艾春光隨即找到老闆娘問,汪倫玉稱—3天前,她整理床鋪時,兩隻枕頭套都是好的,如果有洞,早就換“新的”了!
陳龍平聯想到王晴口中那顆凸出的“虎牙”,遂綜合判斷:被害人王晴是被兇手隔著枕頭—捂死的!
——薑還是老的辣!!
鑑於這一細節,對甄別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異常重要,張局要求“嚴格保密”不在案情分析會上予以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