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偵探這一塊兒,一直是任探長帶領倪雨桐等幾個弟兄乾的。他讓給我講,如果有‘講漏’的地方,還請他補充”沈千鈞副所長客氣道:
“鳳尾巷的東、西巷出口,正好都有社會探頭覆蓋。東巷口是鳳凰路鳳凰賓館、西巷口是吉安大道老汽車站。
1月13日10時18時,兩處的監控錄影已經看完。結合王晴和灰襖男的各方面特徵,我們理出了兩人當時的活動節點和軌跡——
王晴:13日12:45 騎紅色電瓶車經北巷口進入鳳尾巷。
13時左右,吉祥賓館老闆娘汪倫玉看到王晴騎車進院裡。後面的事情任探長已介紹過,不再重複。
灰襖男:13日13:50步行經東巷口進入鳳尾巷。
14時左右,汪倫玉看到他上西二樓,進到201。
16:42,騎王晴電瓶車出北巷口,上吉安大道。
16:45,騎電瓶車經過中國銀行門前,往西去。
16:51,騎車經八卦停車場十字路口,折向北。
17:55,騎車經過消防隊門前廣場…
他接下來如果繼續沿鳳翅北路往北騎,就是往火車站方向;如果他右拐,沿鳳舞路向東,可以往縣開發區或北伏鎮方向?
我剛才過來開會,雨桐正在看‘吉安中學’門前的影片,目前還沒有更新訊息?”
“我插一句,灰襖男16:51就拐上鳳翅北路,按理講,最多5分鐘,他就應該經過消防隊,為什麼到‘17:55’才出現?這中間1小時零4分—他搞什麼鬼名堂?”肖探長不解道。
他擰一下右眼皮,又問:
“所有監控—時間都校準了吧?”
“我報的就是校準以後時間!”沈所明確答道:
“停車場十字路口至消防隊廣場,中間有多條岔路,探頭幾乎沒有?我和雨桐當時商量:賭他會從大路走…”
“結果你倆‘賭對’了!”張局微笑接話道:
“剛才老梟提的問題很好,大家都想一想?談一談—”
“他身上可多出東西,比如揹包?”劉宗煒問。
“電瓶車上可有箱包之類的物件兒?”楊志金接著問。
“沒有都沒有。人、車和十字路口時一樣,連‘灰棉襖’都沒換!”沈千鈞肯定道。
“車速呢?是快了、還是慢了?”諸葛強問。
“這…還真沒在意?我感覺在消防隊門口‘慢些’,可能電瓶車電不足了?”沈所竭力思索道:
刑偵大隊真是“藏龍臥虎”,還有人提出這麼刁鑽的問題,分析車速“快慢”有意義嗎?
“我在想,假定灰襖男就是兇手,他殺人後,騎電瓶車是為了儘快逃離現場;在經過吉安大道和鳳翅北路交叉口,也就是八卦停車場十字路口之前,他騎行還算符合常理。
過路口後,消失64分鐘,可能去了某個地方?見了某些人?做了某些事?這可以透過走訪那一帶—找到答案。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並沒有刻意偽裝自己,比如放棄電瓶車、換掉作案時裝束、戴頂帽子等等;也沒有增加行李,給人‘外逃’的印象。
他再次出現在消防隊‘探頭’下,排除電瓶車電量不足,如果他騎得和此前一樣快、甚至更快,說明他在加速逃逸;如果他騎慢下來,則說明他在思想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