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一言難盡,說來話長…”寧遠貴給老同學回發一支菸,開始講大哥的過往——
寧遠富不喜歡讀書寫字,厭學嚴重、經常逃學,老留級。還在父親面前胡言亂語:
“實現四個現代化,要靠科學家,我就是個扒泥巴溝的”、“造原子彈的,還不如賣茶葉蛋的”、“我會扒黃泥巴醃鴨蛋、考鵝蛋”…
他個子長得倒快,15歲上就有一米六多。有了三份毛力後,就更不服父親管教。他手腳麻利,栽秧、割稻、砍柴火等等,一學就會、扳倒成功。
父親認為“做篾匠”是個體面活路,靠手藝吃飯,總比“出蠻力”強,就手把手教他。哪知道—事與願違,寧遠富坐不住三天矮板凳,還盡搞破壞:
不是把毛竹劈斜了,就是把竹篾分得厚的厚、薄的薄,根本不能用來出扁擔、編籮筐、打格子…
學篾匠這條路—走不通,父親也拿他沒轍,就讓他自己選手藝,只要他願意“好好幹”?
那時候,農村剛剛開始時興拖拉機耕田,寧遠富覺得新鮮,便提出“學開拖拉機”。
父親遂託人給他找個師傅,還花錢買了一部新拖拉機。說來也怪,寧遠富讀書不中,動手能力卻超強,很快就能單獨操作拖拉機,還幫人打田—賺錢…
就這樣平平穩穩過了3年,毛竹陡然走俏—
村民在山上砍倒毛竹,順著山勢,將毛竹滑至大山低窪處。再將毛竹運至主公路旁裝上大貨車,賣至蘇浙滬:
身單力薄的,比如婦女、少年,每趟扛一根毛竹;力氣大點的,用繩子捆住毛竹,拿扁擔拖,每次能運四根;身強力壯的,就推獨輪車,一般能拉出1020根一車…
此時,寧遠富已經虛齡二十,個子長到1米75,膀大腰圓,儼然是個棒小夥子。他家毛竹山多,每年都要砍下幾萬斤。弟弟妹妹都在讀書,所有砍毛竹賣錢的事,都靠他和父親寧篾匠,母親做飯、打雜兒!
寧遠富對“掙錢”很在意,也很敏感。他很快發現修山路、用三輪車拉毛竹,省力、來錢快;不但自己毛竹運得快,還能幫別人家託賺運費。
他和父母一商量,得到贊同。便拿出家裡的部分積蓄,買回一臺三輪車,風風火火幹起來…
“寧家大兒子長得敦實,還能幹”、
“遠富脾氣有點躁,但會掙錢”、
“寧篾匠夫妻兩個人好,家裡興旺”、
“哪家姑娘要是嫁給小富子,就掉進蜜缸了”、
……
妙嶺人家是這麼說道,整個泉水大隊也都在這麼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