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農村,小夥子、大姑娘到了談婚論嫁年齡,只要家庭條件還過得去,總有熱心人牽線搭橋:
促成一樁婚事,等於做了一件大善事!
男女雙方都有答謝,媒人藉此加深和兩家人感情,多了一條人脈…
寧遠富22歲時,還未確定“物件”,這在農村很不正常?
何況寧篾匠家早就是遠近聞名的萬元戶?
老寧不著急,也輪不到他著急:
兒子娶老婆不急,他急吼吼想接媳婦—好說不好聽!
柳媽媽可急壞了——
後面三個兒和兩個姑娘,看看都大了,雖然離成家還得幾年,但老大不結婚問題不解決,不開個好頭,外面人還以為她這個寧家老媳婦不賢惠呢?
而且村上和她年齡相仿的老姐妹,差不多都抱上孫子,當“奶奶”了!兒子沒接老婆的—寥寥無幾,要麼是長相實在寒磣拿不出手;要麼是好逸惡勞,家裡窮得叮噹響!
她的小富子人高馬大,往那一站像旗杆兒;再說,她老寧家可不窮…
於是,柳媽媽放出話:
“誰家姑娘要是嫁給我小富子,三金買齊,彩禮兩萬!”、
“孃家條件好不好不打緊,只要姑娘好就行!”
“誰幫忙跑腿兒、管閒事?成不成,酒3瓶!做媒成功,兩套衣裳兩雙皮鞋!”
近兩年,遠村近鄰、親朋好友本就有心為寧家謀一房好媳婦,考慮到寧家家境殷實,小富子長得排場,一般人家、普通姑娘—肯定看不中?大家都掂量、掂量,忍住不講,怕“媒沒做成,碰一鼻子灰”?
聽到柳婆婆“對親條件”風聲後,一幫熱心人立馬行動起來,爭先恐後到寧家提親,不誇張地說—寧家的門檻都快踩爛了…
柳媽媽為了後人,是好心好意,做得也對:
她就是託人“說媒”,嫁給寧篾匠的。經過大半輩子勤儉持家,如今日子過得挺滋潤!
可今非昔比,時代變了。
寧遠富這一代人,已經作興“自由戀愛”,對包辦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已不感興趣、拋至腦後!
是以不管旁人怎麼提,老孃如何催,寧遠富就是一百二十四個悶著頭—不表態?
一見“說媒的”上門,他就起身開著三輪車離開:
有毛竹運運毛竹;沒毛竹運,就支起車篷託人…
寧老孃急得沒法子想,就對假期的寧遠貴道—
“小貴子,你書讀得多,你勸勸你大哥—看他到底要找個麼樣的物件,才願意?我和你大,歲數不小了,還等著‘抱孫子’呢?
你看看人家吳曉明,和你哥同年的,個子才達齊你哥肩膀,都結婚添兒子了…”
寧遠貴看到老孃急得差點兒要哭起來?心裡很不是滋味:
老大也真是“不應該”,看中看不中?給個痛快話呀!老不吱聲—搞得哪門子把戲?害得父母乾著急!
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滿口答應老孃:
一定想辦法“勸”大哥,早訂主意!
答應以後,寧遠貴犯難了—
他太瞭解老大的古怪脾氣,有時候說話算話,像個“大哥”;有時候—跩跩一個主意、蹲蹲一個屁,跟個小娃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