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離:“是。”
老夫人重重拍了下桌子:“那柿子是我移栽過來賞景用的,你摘的時候都沒想過要問問?”
周離沉默。
老夫人繼續道:“昨日趙家的賞梅宴,你是不是參加了獵探?”
周離心下一驚,老夫人怎麼知道這個?
老夫人見周離沒回答,便當預設,繼續生氣的道:“新婦過門這些天,你自己說說你外出了都少次?又來清風堂請過幾次安?哪有你這般不懂禮數的閨秀?長平侯府就是這樣教女兒不懂規矩又不敬長輩的?”
周離本還在為老夫人竟然知道自己參加了獵探而震驚,但隨著後面,老夫人越說周離反而越平靜了。
不懂規矩不敬長輩?換成別人被這兩頂帽子扣下來可能早就慌了,周離卻沒有。
周離雖只在高門深宅裡生活了一年,但哪裡會不知那些各種名聲不過是有心之人想讓外面的人看到的而已?
而一個人真正是何種性情,有何種品格,還是要相處下來方才知曉。
因此,周離根本不在乎這些扣下來的名聲帽子。
看來老夫人是想透過別的事情來替表姑娘出氣了,周離這般想著。
只要老夫人的氣能快點出夠就行,早點放自己回去。
於是周離十分順從的道:“孫媳知錯了。”
老夫人有些驚訝。
沒想到周離連狡辯都不狡辯,順順利利的直接就認了錯?連喊幾句冤都沒喊?
老夫人突然心氣順了,周離不過是個膽小的軟柿子。
既然認了錯,那就好辦了。
老夫人又“哼”了一聲:“既然知錯,那就和你婆母還有朝兒說,自去祠堂跪兩個時辰。”
周離:……
周離只想快點認錯好回棲園,卻不想平白無故的被罰跪。
老夫人見周離沒有動作,眉頭又皺了起來:“怎麼?要我親自去說?”
這是老夫人慣用的伎倆,新婦哪裡敢直接和自己夫君承認自己竟做了哪些錯事?誰不怕才進門就被夫家嫌棄?
當年自己還不是用這招,將不懂規矩又冒冒失失的大夫人許氏治的服服帖帖?
要是周離膽敢辯駁,就直接讓朝兒休了她,省的在自己眼前礙眼。
先前老夫人本就想這麼做,但見周離這麼快就認了錯,看來是個好拿捏的,就暫且留著看看。
老夫人不慌不忙的等著周離懼怕,然後落寞離開。
卻沒想到周離忽而笑了一下,臉上尋不出一絲懼怕和落寞。
周離平靜的道:“祖母誤會了,孫媳說知錯了,是知道祖母認為孫媳哪裡有了錯處,但孫媳自己並不認的。”
老夫人似是沒聽清一般:“你說什麼?”
周離又平靜的重複了一遍。
老夫人瞬間氣的抖了抖嘴唇。
只聽周離又道:“孫媳記得敬茶那日,祖父就說過,想去城中逛逛只要告訴母親和祖母就行,並未對外出幾次有所限制,故而孫媳每次都和母親打了招呼。至於請安,您和母親那裡也並未讓孫媳日日都要晨昏定省。因此又何來的不懂禮數不敬長輩?至於那些摘下來的柿子,先不說孫媳根本不知這柿子樹是用來賞景的,就說如今我已經嫁入賀家,難道在賀家摘個柿子也要被詬病?何況摘的還是自己院子裡的柿子?”
老夫人舒心了這麼些年,哪裡一下子聽得了這般辯駁?並且還有理有據。
氣的抖著手指著周離說不出話。
一直站在一旁沒說話的於嬤嬤趕快上前兩步,輕拍著老夫人的後背,勸著老夫人順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