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濟,也會有宗室中的長者,要求天子念及親誼,從輕至少是秉公處置的。
這當然不是因為各宗室之間真的有多麼深厚的情誼,而是因為,他們皆是宗親,血脈相連不說,更是同氣連枝。
說人話就是,大家都是宗室,誰沒幹過點欺壓百姓,囂張跋扈的事,給別人說情,就是給以後的自己說情,所以,他們自然是默契的很。
但是需要明白的是,宗室之間,並沒有實際的利益聯結,維繫他們之間關係的,恰恰是那所謂的血脈之親。
所以,襄王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他冒犯了已故的老岷王,這個錯誤,律法奈何不了他,但是,卻傷了人心!
宗室們可以容忍一個囂張跋扈,惡行累累的藩王,因為再惡行累累,也惡不到他們身上來。
但是,他們不會容忍一個無情無義,連血脈親情都不顧的宗室,因為,這是他們的立身之本。
親親之情,就是宗室之間,最大的法!
襄王犯了這層忌諱,所以,在他落難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替他出頭求情,甚至沒有一個人,再提起他的名字。
一念至此,朱徽煣的思緒有些飄遠。
話說回來,天子處置襄王的手段,也夠狠辣的。
當初襄王之所以敢這麼做,就是篤定了,從律法層面上,天子沒辦法把他怎麼樣,最多就是趕回封地去,這個結果,到底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誰想到,天子根本就不跟他說什麼罪行的事,就讓他在十王府思過,也不說時限,也不說到底定什麼罪。
既然沒有定罪,那麼就自然不談什麼處罰,這個過,就得一直思下去。
這個辦法,其實很容易破解,因為這本來就是不合規制的。
只消有一個藩王宗室站出來問一句,襄王到底如何處置,天子勢必要給予回應,自然就不會這麼吊著。
但是……
至少現在,各地的大多數藩王,對於襄王如今的處境,並沒有一絲的同情,自然也就沒人出這個頭。
如果說有的話,那麼,只可能會是仁宗一脈的那幾個藩王,但是,或許是忌憚天子,如今仁宗一脈還在世的鄭王和荊王,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在此事上表態。
所以,對襄王的處置,自然也就只能暫時這麼拖著……
這就是背叛自己所在的群體的代價!
朱徽煣作為一手炮製襄王事件的始作俑者,對於這一點,自然體會更深。
所以這件事情難就難在,一旦啟動改革,傷及的必然是宗室藩王的集體利益。
儘管朱徽煣要承擔的這幾條,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對於宗室長遠的發展,是有利的。
但是,既然是改革,就一定會付出代價,至少目前來看,肯定是會觸動到一部分安於現狀的宗室藩王的利益。
如此一來,作為衝在前頭的人,朱徽煣自己不可避免的,必然也會受到波及。
如何在保證能夠完成天子交託的差事的前提下,儘量的讓自己處於安全的位置,就要看朱徽煣自己的手段了。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朱徽煣也顧不得會不會得罪胡濙了。
且不說他跟朱顒炔,胡濙知道的可能性很小,就算是真的傳出去了,以胡濙那個老狐狸的性格,也不會太過生氣。
頂多到時候,在宗務這邊,朱徽煣多幫襯一番,找個機會把人情賠回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