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過後,志順道長帶陳海來到三清觀後的客堂略作休息。
客堂內陳設十分簡單,但收拾得十分整潔,房間內放著一張古樸的茶桌,幾張簡單的木椅整齊的擺在茶桌周圍。
地下鋪著泥磚,真是一塵不染,但是很潮溼,好像上回沖洗以後,再也不肯幹了。
茶桌上一套古樸的茶具擺放的整齊有序,桌旁一件石爐上配有一側把鐵水壺,從壺嘴處冒著淡淡的蒸汽,目之所觸,真得文氣三分。
“陳參,辛苦了,快坐下喝點茶休息一下。”志順道長微笑著請陳海坐下。
茶是山間野茶,水為林間溪水,冬天圍爐煮茶,在煮茶的同時還可以取暖,一邊品茶一邊聽松濤聲,是一美事。
“道長,我有一事不明,想向您請教一下!”陳海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清茶,淡淡的說到。
“陳參,有什麼疑惑,但說無妨!”志順道長在見到陳海的第一眼就發現,他兩眼佈滿血絲,心中似有鬱結,見陳海如此坦然相告,也想為其解惑一二。
“何為善?何為惡?”陳海虔誠的問道。
“善惡在於心,存於一念間,所謂善有善果,惡有惡果,而我等修行之人,修道悟道行道,向善行善為善,道不離心,善不離心,道離心善不為善,善離心道不為道。
道與善合一,善與道一體,莫一味追求玄奇,紅塵俗世中,要的不是法術萬千,而是行善道宣善道。”志順道長一邊泡茶一邊淡然的說到。
陳海聽著志順道長的話語,雖然不會很懂,但是大概意思也不難理解。
“那道長認為,除惡揚善,是善還是惡?”聽志順道長說完,陳海緊接著問到。
“對不善善,是為不善;對善不善,是為不善;對善善,為善。
善待自己,善待自己周圍的每一個人,讓自己快樂,讓自己的親人朋友快樂,讓世間少一點煩惱,便是修行。
如果說面對惡,仍然無動於衷講究所謂的善,那便是縱容惡,便是為惡;道教有慈悲度世,也有護法神王。”志順道長看著陳海似有所感堅定的說到。
聽到志順道長的解讀,縈繞在陳海心中的疑惑與鬱悶,一下煙消雲散,當你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時,當你選擇袖手旁觀時,你所謂的善不再是善,而是惡。
如同國內的草包、佛系青年們,每天悠然自得,不關心政治,不關心時事,從不為正義發聲。局勢不好,正義不張,你賺再多錢都是徒勞,不管你官有多大,錢有多少,瞬間就能化為烏有。
雖然天道無親、常與人善,虛懷若谷、先人後己,而且讓大家眾善奉行、諸惡莫做,兩袖清風、為而不爭,但是,君子、道士,總是一身正氣,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總得來說,透過這次清源山之行,陳海明白了一個道理,沉默也是犯罪,心中釋然,接下來該怎麼做,已然瞭然於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