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煙終究是打敗了所有人,登上了金鷹女神的寶座。
劉藝菲不幫任何人拉票,但唐煙贏了,她依然送上祝福。
但是有一說一,金鷹女神的金色禮服,從劉藝菲那時候開始,直到現在,禮服是越做越華貴,但歷屆女神都沒能d住金色禮服。
10年前,劉藝菲穿的也不是很好看。
10下旬,11月的影片就開始預熱宣傳了。
其中聲勢最大最大的,當屬《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個外來的和尚,陣仗比《我不是潘金蓮》和《救贖》加起來還大。
李鞍全世界推銷他的120幀技術。
自《少年派》後,李鞍在國內封神,好像他是華語導演話事人一樣。
120幀技術,連李鞍本人都拿不準,國內的影迷已經把這項技術吹上天了。
“李鞍導演在拓寬電影語言邊界,華語導演只有他會這麼做。”
“李鞍已經62歲了,他還在探索電影語言的創新,不像國內有些導演,只會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
各自媒體片子還沒看就已經將其奉為神片。
但沒兩天,《比利·林恩》紐約首映口碑傳回國內。
紐約首映後,爛番茄出現11篇評論,僅4篇給出好評,MetaCritic影評給出58分。
李鞍所採用的4K/3D/120幀自然是爭論的焦點,影評都承認,這一技術革新帶來了全新的觀影體驗,但這體驗未必是好事。
《好萊塢報導者》認為技術確實“拓寬了電影邊界”,但同時表示,這一技術有時候會讓自己沉浸其中,但有時卻會讓自己出戲。而且,因為電影過分清晰,演員的優缺點都會被放大,這對年老的演員來說,尤其不友好。
《衛報》認為,這就是一部沒有找到根基的電影,這個問題不管有沒有沒提高影片的幀數,大家都能察覺,但技術的創新讓故事問題更加嚴重。
&n Sc Rejects也和《衛報》持同樣觀點,稱“螢幕上的畫面沒有顆粒,色調很冷,它們看上去透明而光滑,在接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不斷給那些渴望與這個故事建立情感關聯的觀眾們潑冷水。”
Collider網站更是直言,電影展示的視覺效果是“虛假”的。
李鞍確定下月初會來內地宣傳此片,120幀的技術在國內同樣有很多人在討論。
對,很多人,多的有點不正常。
這是個高階新技術,全世界目前就李鞍一個人用這項技術拍了電影。
但國內對這項技術的討論熱鬧得好像大家都懂120幀一樣。
懂攝影的在科普什麼叫幀數,為什麼主流電影是24幀……
這很明顯是有人在推,不是推電影,而是推120幀技術。
《比利·林恩》只是120幀技術的產品,李鞍是個銷售,滿世界推銷120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