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的地上,白柔水高舉李鴻基的信說道:“皇上,李大人已經偷襲成功。皇太極被殺死三萬多人,正向關外撤退。李大人正在追擊他們。皇上,我們大勝了!”
“大勝了!”崇禎還半信半疑,小太監早把信呈給他。他抖著雙手,把那信上上下下看了五六遍,直到確認無誤,他哈哈大笑:“好啊!我們大勝了!大勝了!”他喊了兩聲,突然兩眼一翻,向後摔倒。
一群太監撫前胸捶後背,折騰半天,崇禎才甦醒過來。醒來後東張西望半天,忽往自己的胳膊上狠咬了一口。這一口咬得還真狠,把血絲都咬出來了。崇禎牙上沾了紅紅的血,瞪著佈滿血絲的眼珠子看著大夥。有膽小的太監嚇得大哭,還有人往外就跑。我的媽啊,皇上成了吃人族了。
這往外跑的一頭撞在大殿旁的一個金鐘上,嗡的一聲巨響,把全乾清宮的人都嚇得兩腿打戰。崇禎聽到鐘聲,突然驚醒過來,他大笑道:“好啊!大勝了!大勝了!”
來人,馬上把這訊息通告全城,就說我們大捷了。
那個什麼,叫御膳房準備酒菜,朕餓了。慢來慢來,備輦,朕先去奉先殿,拜見祖宗。還有啊,叫田妃來。叫皇后來。等等,先不用叫她們了,朕馬上去她們那裡……”
眾太監聽崇禎語無倫次,也不知該去哪好了。最後一致決定,全體跟在崇禎屁股後面,看他清醒後還有什麼交待沒有。
崇禎興沖沖就往乾清宮外走,忽聽後來清咳一聲,回頭一看,報信人還在地上候著呢。他忽想起什麼大笑道:“你叫什麼名?”
“白柔水。“白柔水說道。
“白柔水,你報信有功,朕封你參將之職。你回去告訴李鴻基,朕一定重重賞他。”
崇禎說完,馬上對一個太監說道:“另外,召集在京文武官員進宮,朕要當眾大捷的訊息……”崇禎大笑著出了乾清宮門。
大捷的訊息一傳出去,整個京城都沸騰了。
大家原來還疑惑,不是說李鴻基逃跑了嗎?怎麼他又打敗了皇太極呢。他才一千多人,怎麼能打敗皇太極九萬大軍呢?
大家四處打聽,才從宮中得知,所謂祖大壽率軍回山海關,李鴻基逃跑。都是李鴻基的計策,目的是麻痺皇太極,皇太極等果然上當,在他們大肆搶掠北京城郊時,祖大壽和李鴻基突然率眾潛回。合兵一處,在半夜裡偷襲了皇太極的大營。女真兵經過多日搶劫,早就防備鬆懈,根本沒想到李鴻基他們還會返回來。因此被殺得大敗。士氣一落千丈。不得不倉皇逃竄。
不久前還痛罵李鴻基的百姓們突然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都說李鴻基是天上星宿轉世。而朝中更是一片頌聖之聲,某一天,一個酒樓中大家喝酒,有一個百姓竟然提議,要仿魏忠賢的故事,給李大人建生祠。
這提議一經提出,不少人極力贊成,可馬上有人破口大罵,李大人可是大英雄,又不是魏忠賢,建什麼生祠啊。兩夥人在酒樓大打出手,把酒樓的碟子,碗子,盤子摔了一樓。最後大家竟互扭著去了官府。官府也不敢逆大家的意啊,都不知該怎麼辦了。還是書吏人老成精,說我們現在亂嚷什麼啊,等李大人回來再說這事吧。反正大家都是李大人的鐵桿支持者,李大人說東我們就東,說西我們就西。
這番話獲得兩夥人一致贊同,酒樓老闆見形勢大好,馬上找兩夥帶頭人秘議一番,不多時,酒樓碗碟全換成新的,從酒樓至下,全是紅綢子掛滿,上面大書:“歡迎李大人凱旋而歸。盛紀酒樓。”這酒樓一掛出紅綢子,整個北京都覺得這廣告作用不錯,於是一齊要沾名人的光。明代的北京忽然如兩十世紀的大城市一樣,到處都是廣告語。有眼光獨到了,馬上開酒樓,起名就叫鴻基酒樓。
於是乎,整個北京出現了五十多個鴻基樓。有人一看,這事不行了,於是起名叫真鴻基酒樓。那邊又有酒樓一看,你叫真鴻基酒樓,咱就叫老鴻基酒樓。
民間鬧成一團,這朝廷也風氣大變。不少人天天讚揚崇禎慧眼識英雄。就是原來拼命攻擊李鴻基的一些人,現在也只好是鋸嘴的葫蘆,無話可說了。
何況眾官員忙著出城,檢視自己在城郊的產業沒有沒受大太的損失。所以,朝內真是和氣一團啊。崇禎拜過祖宗,見過六部官員和內閣大臣後,才想起應該馬上派兵去助李鴻基。現在,各路勤王兵馬也陸續來到了。崇禎忙命他們向北追擊。務必把皇太極等東虜一網打盡。
這些人馬還沒開拔,卻先鬧開了兵變,這兵變一氣有四五起。都說軍中好長時間沒發餉了,如今到了天子腳下,又解了京城這圍,眼見城裡花花世界,吃香喝辣,難不成我們這些當兵的就該喝西北風。皇上應該犒賞三軍。然後再出兵。
一提犒賞三軍。崇禎差點落下淚來。還是鴻基好啊。不但不跟朕要銀子,還給朕弄銀子。
沒辦法,先打發這幫大兵走再說。
書中暗表,崇禎還真得感謝李鴻基,因為,歷史上,就是這些勤王的兵馬,因為到北京後,朝廷無餉可發,鬧成兵變,很多人成了土匪。後來在反明的勢力中,這些亂兵比災民起到更大的作用。職業軍人造反,那破壞程度可比拿鋤頭鐵鍬的農民強大多了。
等這些兵收了軍餉,整裝待發時,李鴻基已經傳來訊息,皇太極一路急逃,已經從蒙古撤回了。
十一月三十日,李鴻基回京。
崇禎下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員全部到城外十里長亭迎接。而且聖旨規定,所有官員必須走著去,誰也不許坐轎和騎馬。
這一聖旨恰如平靜的湖水激起千層浪。許多人回了朝破口大罵:“。李鴻基算什麼玩意,要不是咱們給他後勤供應,他就贏了?”
還有的大罵:“要不是咱守著北京城,那女真人早攻進來了,哪有機會讓他得勝。論功勞,咱也不比他小,憑什麼讓咱們去迎接他。”
於是乎,第二天該接李鴻基的時候,竟病了一大片,崇禎大怒,任何人不許請病假,否則嚴懲不貸,崇禎聖旨一下,病倒的大臣們只好額角貼著膏藥去迎接李鴻基。
城裡的事,李鴻基在回來的路上就探聽得差不多了,李鴻基暗暗搖頭,老子這回可得被一片白眼珠子翻死了。以他原來的脾氣,這幫大佬嫉妒也好,攻擊也罷。他根本就不想升官,也不想在朝中混,這幫人他壓根就不理……但這次,他回來還有一個最主要的目的,那就是救出袁崇煥來。因此此行必須低調。行至通州時,他忽想起上一世看過一個網路裡有這個情節,也是皇上在十里長亭迎功臣,那功臣怕引起大家的痛恨,想了個主意,他讓所有兵丁護棺而行,以送陣亡將士的亡靈回京的題目來回應。畢竟滿朝文武出城三十里迎接這次陣亡的將士,大家心裡會好得多。結果此計大妙,滿朝文武都心理平衡了。李鴻基決定照抄照搬一下,自己雖有功,但兩十世紀不是有句名言嘛。不做事的永遠能挑出做事人的毛病來。功勞越大,毛病越多。為救袁崇煥,先夾起尾巴做人。好在自己穿越回去,也不會有人追究智慧財產權問題。
在和祖大壽商議,爭取他的同意後,他命人準備了百匹白布,許多白紙,一切準備停當,離十里長亭只剩十里路了。
這天公也湊趣,當凱旋的隊伍全身縞素往前走時,天空忽紛紛揚揚下起鵝毛般的大雪來。配著細細的哀樂,整個隊伍伍悲劇氣氣氛極濃。
李鴻基原來想做個樣子給崇禎和朝中官員們看,哀樂一想,他馬上想起死去的寒驚雷等人,不由悲從中來,眼圈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