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年期間,張養浩這十多萬人,困守土城之中,和朝廷軍隊對峙著。
而這神朝天下,卻也也是處處開花,不斷的就有大大小小打著各種名號的起義起來,雖然成氣候的不多,但是對湟源神朝國力的耗費卻是十分嚴重的,為此湟源聖主不止一次的下令責備負責圍剿張養浩的主將,剿匪不力,催令他儘快的出兵將張養浩這叛軍剿滅。
不過,那老將年老持重,依舊維持原定的策略,準備困死張養浩等人。
而湟源聖主幾次下令見沒有效果,直接就下令空降了一個新銳將領下來,接掌軍權。
這新來的將領是帶著使命來的,上來就發動士兵,強行攻城。
甚至直接將那西寧城之中的守兵也抽調了出來,加入攻城佇列之中。
猛攻數月有餘,雙方都死傷慘重,但最終的,還是朝廷方面兵少,承受不住損失,在那新銳將領彈壓之下,終於的發生了營嘯,而也到這時候,城中十來萬人馬,從圍困西寧城開始,到現在已經在這戰場之上,廝混了將近一年了,石頭也給薰出味來了。
在朝廷軍隊發生營嘯之時,很快的,就有將領發現異常,並且很快的做出了反應。
城中本就人多,根本不怕偷城,幾個多少被戰場環境培養出來一些軍事素養的將領一商量,直接的就領著幾千人馬,出城試探情況去了,而這一試探,便是小勝一場。
也不能說是勝,對面發現這邊有人出城,直接的就撤了。
張養浩這邊幾個將領,追在後面,追了一截,多少也算是有些斬獲。
也是這一次小勝,雖然沒能給對方造成什麼真正意義上的重創,但也順利的將朝廷軍隊擊退,衝開了對方的包圍網。
張養浩窩在土城行宮之中,日夜飲酒作樂,快活了半年,基本什麼事都不管,最後,竟然在彈盡糧絕之前,莫名其妙的贏了一次。
不過這也是他最後的高光時刻了。
這一次勝利撕開了朝廷軍隊的包圍之後,卻幾乎沒有人提議乘勝追擊。
基本都知道,追過去也打不贏,少數的幾個腦子不好,認為他們已經鹹魚翻身,要追上去出一口鳥氣的聲音,也近乎直接被這個造反團伙核心團隊的其他人給忽視掉了。
幾個人聚在一起,經過簡短的商議,最後決定留三萬人馬繼續堅守土城,而張養浩等人卻是領著五萬人退守相隔了三十多里的黃城,和那新築起的土城成犄角之勢,準備死守了。
以張養浩的弟弟張養廣的話來說,那就是,這湟源天下疲敝已久,必不能長,天下動盪之勢也已經形成,他們只消多熬上一段時間,熬到天下大亂之時到來,剎時自然還能趁勢而起。
這般說法很快的就得到了張養浩等人的認同,畢竟不認同又有什麼辦法,又打不贏。
這般張養浩領人退守黃城,而江年和幾個實力還不錯,但對局勢或許有一些想法了的,則是帶著人退回到各自的大本營,說是朝廷兵少,硬拼不過,那為何不讓他們分兵,一邊向其他的方向進行突破,來個多面開花,分擔這邊主戰場的壓力。
張養浩將自己鎖在行宮之中,日夜飲酒作樂了半年,到現在已經對整個造反集團近乎沒多大的掌控力了,加上心思也有些散了。
見著江年等人說的似乎有些道理,加上他自己也想撤退,便也沒多阻止。
戰略迅速的在一片沉悶氣氛之中被透過。
也是這個看起來似乎沒有問題的戰略製作出來那一刻,就代表著這個造反集團,已經走到了分崩離析的邊緣。
並且,很快的,在兩個月之後,那引發了營嘯的新銳武將被檻車入京,一個老將被派了過來,接掌軍權。
而這次來的卻是個狠角色,寒州土豪家族出身,十四從軍,一路廝混,戎馬半生,殺的人比大部人吃的米還多,張養浩哪裡沒撐過半個月,便是土城被破,城中三萬‘天兵’被坑殺。
而後又不到一個月,黃城告破,張養浩敗退龍巖。
七日,龍巖告破,張養浩帶敗兵再退守宜陵,三日宜陵告破,張養浩再退,但在退守西泉之時,被朝廷伏兵截殺,死於亂兵之下,麾下五萬殘兵,也被陸續坑殺。
張養浩即死,隨後,便是朝廷分兵,在常州境內,清平四郡之中,四處圍剿殘存叛軍勢力。
至此,從微末之中揭竿而起,肆虐了這常州清平四郡的天將軍隊伍終於走到了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