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妥善安置
公司九百多名待崗工人,有一半人數買斷工齡,選擇自主擇業。另一半人也全部脫離了原單位分公司,被公司統一編入了人才交流管理中心辦公室管理。
公司最後選定了原公司保衛科科長趙衛東為辦公室主任,主持日常管理工作。公司工會主席馬復興直接主管人才交流管理中心工作。公司勞資人事科的科員任翠華和財務科的科員白雪調入人才交流管理中心工作。分別負責人事調動、檔案管理、勞動保險的繳納和生活補貼的發放以及醫藥費二次報銷以及取暖費報銷等項工作。
對收編的四百多名下崗工人再就業問題,成了公司人才交流管理中心首要任務。工會主席馬復興來到中心基地,與中心工作人員商討人員安置問題,兩次會議都沒有商討出很好的解決辦法。商討沒結果,反倒商討出一肚子牢騷:這叫什麼事兒,企業下崗職工就應該推到社會上去,交到社會上的人才管理中心去,咱們單位倒好,為國家分憂,自己管理下崗職工,還要負責交保險發補貼。
也有同情下崗職工的。你說也是呀,在單位幹了幾十年了,說下崗就讓下崗了。都四五十的人了,下崗了,又沒有一技之長,那個單位能要呀,他們只有依靠單位才有活路。你說,他們也真是夠可憐的。 我跟您們說,我有個街坊在一家工廠上班,那個工廠升級改造,他被下崗了,工廠就給他幾萬塊錢,把他檔案轉到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他不想走,也得走,已經被工廠除名了。前些日子,我看見,他在我們衚衕口,搭了個小棚子,做起修理腳踏車的生意來了。
人家在工廠工作,還有點技能,下崗了,也不怕。咱們單位的工人都是些壯勞力,啥本事都沒有,下崗了,能幹啥?
你呀,這就叫杞人憂天。有句說得好:叫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兒。
真把下崗職工統統放到社會上去,你放心,哪一個也餓不死。要我說,就是我們單位領導太仁慈,自己給自己添累贅。
石原這樣對待公司下崗工人,有他這樣做的道理。他說,這些下崗的工人,大部分都是跟我們一樣,是被單位招工來的知識青年。我們只是因為某種機遇當上了企業領導或者成為企業骨幹。現在改革開放了,企業迴歸到了社會中應有的位置,我們成了主導企業命運的人,他們成了企業裡的富餘人員。他們下崗的原因,不能簡單的用市場經濟下的優勝劣汰來解釋。應該說,他們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做出的巨大犧牲和奉獻較為妥帖。所以,對下崗工人的安置,應體現出社會主義國有企業的責任和擔當。
石原在公司樓道里碰到工會主席小馬,把他叫到自己的辦公室,詢問下崗職工的安置工作情況。小馬如實進行了彙報。石原聽後說:“對下崗職工的安置,不要侷限在公司內部安置,也要考慮到社會上去安置,比如服務行業就可以幫助他們去聯絡一下,單位出面總比他們個人去找方便的多。”
小馬走後,石原撥通了老同學黃佳才的電話。一陣寒暄後,石原說:“老同學,你能不能幫助我安排一下我們單位下崗工人的工作問題。”
“我這兒現在正缺人手,安置點人沒有問題,不過,我這的活兒都是些雜活兒,你的人願不願意幹,還有我這兒離市區較遠,天天來回跑,可能夠嗆,不過我這兒可以提供住宿,一個星期可以回趟家,你的人能不能同意?如果沒有問題,我這裡可以幫助你安排二十幾名下崗工人。待遇實行計件工資制,大概一人一天四五十塊錢左右,職工保險我不管上。”黃佳才說。
“職工保險我們公司管,不用你管。你那裡主要讓我的工人幹什麼工作呢?”石原問。
“主要是客房服務員和保潔員工作。”黃佳才回答。
“好,我叫我們公司人才交流管理中心人員落實一下,如果可行,
到時,就叫他們直接找你聯絡了。”
“那沒問題。”黃佳才說。
石原掛掉電話,又撥通了楊萬里的電話。
楊萬里的惠民公司現在正處在發展階段。石原還不知道,就在他給黃佳才打電話之前,在楊萬里的說服和鼓動下,黃佳才為惠民公司注資二百萬,加盟成為惠民公司十大股東之一。楊萬里的目標是今年公司拿下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和公路路面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為即將開始的北京五環路工程建設做好充分準備。他要把民營企業辦成與國有企業具有同等競爭力的現代化的民營企業。他現在正四處招兵買馬,擴大企業經營範圍。楊萬里深知,市場經濟下的企業間競爭,說白了就是對人才的競爭。他堅信一個道理,在人們用金錢衡量一切的時候,金錢的作用就是萬能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他在國企轉型改革之際,用重金將國企中的一些工程技術人才收到自己的麾下。有人說他腦子裡進水了,在國企中的一個技術科長月工資不到兩千元,到他公司月工資直接就給五千元。他算了一筆賬,在國企中的工程技術人員,分工過細,還往往是兩三個人一個崗位,造成人才的極大浪費。到他這裡是一人多崗,把人才的作用發揮到極致。給他們五千元只少不多。這叫人盡其才,物有所值。他在華政局技術處當處長時,處裡的一個科員叫趙輝的,是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剛獲取了高階工程師的頭銜,就追隨楊萬里到了惠民公司。楊萬里任命他為惠民公司總經理,月薪一萬元。工資高出他在科技處時工資的四、五倍,這讓國企的同僚們望塵莫及。
楊萬里知道了石原讓他幫助安排國企下崗工人的意圖,他認為機會來了,就說:“大哥,我可以幫助你解決困難,但你要先幫助我解決個困難。今年我公司申請了辦理一級資質,就差三名工程師人員的編制就可以達到了條件。你們公司有三名分公司副經理,因你們當時活源不足,來到了我這裡工作,現在他們不想回去了,我這裡正好也缺人,可是你們公司說什麼也不放人,不給辦理檔案轉移手續。大哥,你要把這件事幫我解決了,我至少可以安排你那裡三十名工人再就業。一比十,你不吃虧?”
石原知道這檔子事。那三個分公司副經理找過公司。當時,總經理陳鐵山在外埠主持工作,勞動人事科長請示鄧曉光副經理,他做不了主,就來請示石原。石原表示先不辦理,等與總經理溝通後在答覆他們。後來,他們三人也沒有再找公司,石原把這件事情也沒有再放心上。
現在石原聽楊萬里這麼一說,覺得有點進退兩難,就說:“還有這檔子事兒?”
“大哥,你可別給我裝糊塗啊?我知道他們三個人在不在你們公司無關緊要,可他們三個對我公司來說至關重要。”楊萬里說。
楊萬里說的是實話。分公司設一個經理,一個副經理足夠了,設兩個副經理,確實有點人員浪費。他們三個副經理不在,分公司開工照樣正常進行,也沒有受影響。出現這種人浮於事的現象,都是要求上下對口這種形式造成的。石原想到這兒,就對楊萬里說:“二弟,你知道,工程技術人員調動的事兒歸總經理老五管,我不能越權吧?待我與老五商量後,立馬答覆你。我覺得他們三個人調你那裡工作應該問題不大。”
石原給楊萬里吃了個定心丸。
楊萬里高興地說:“我在這裡先謝謝大哥了。這件事大哥給我辦好了,改天我請你吃飯。”楊萬里沒等對方迴音,就又接著說:“你那下崗工人裡有沒有肖和平呀?”
石原給下屬下了死命令,凡是雙職工家庭中有一個下崗的,各單位不得再安排本單位職工下崗。石原想到這兒說:“他沒下崗,”
“你怎麼想起他來了?”石原問。
“那小子幹活可是把好手?他要能到我這來,我讓他到工地給我當工長去。”
“他現在還是個工人,給你也當不了工長,他沒有工長證?”
“大哥,我這裡沒有那麼多清規戒律,他有這個能力,就可以當工長,工長證到時給他辦一個就行了。大哥,不說他了,他也沒下崗,我想用也用不上。你那下崗工人裡面有沒有電工,試驗工,木瓦工這些工種的人?”
“這個我還沒有做調查。”石原回答說。
“那這樣吧,你看行不行,改天我安排我們人事部主任去你公司,查閱一下下崗工人檔案,選擇一下我們需要的人。順便辦理一下那三個分公司副經理的檔案轉移手續。如何?”
“聽你這麼說,如果沒有你公司需用的人,你就不能給我安排人了?”
石原聽後問楊萬里。
楊萬里說:“如果下崗工人檔案裡找不出合適人選,你可以讓你的下崗工人到我公司來面試,我承諾,最少幫你安排三十個下崗工人。”
石原覺得楊萬里是真心的幫助他在解決困難。他也要考慮對方的需求,不能把企業裡的包袱硬甩給別人背吧。石原答應了楊萬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