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數日,雷大郎被調派到尚膳監任差,當了一名小火者。
按明代規制,皇宮中設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司設監、御馬監、神官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等十二監,惜薪司、鐘鼓司、寶鈔司、混堂司等四司,兵杖局、巾帽局、針工局、內染織局、酒醋面局、司苑局、浣衣局、銀作局等八局,合稱二十四衙門,分別負責宮中各類事物。
雷大郎所在的尚膳監中設有掌印太監、提督、總理、管理、僉書、掌司等一班職位壓在他的頭上。
尚膳監負責掌管皇帝御膳及宮內食用和筵宴等事物,被調派到這裡對年青貪嘴的雷大郎來說倒是樁美差。
但事有一利,必藏一弊,利弊相佐,互為其用。
只是世人愚鈍,多數只能看見有餌料之嫌的、無比誘人的利益,卻瞧不見藏在利益中的、如同釣鉤般尖利的弊端。
雷大郎自己偷嘴吃飽不算,還總想著為小太常拿些,且總要向那些珍饈美食下手。
宮廷中終日以清湯淡水為食的小太監、小宮女累以萬計,哪個不想從尚膳監里弄些東西來解饞飽腹?是以這裡本就是個人人矚目、禍事百出的地方。
雷大郎初時不知這潭看似風平浪靜的深水下面有無數暗湧在奔流翻騰,還以為是個太平地界。待被人擺過幾道後才明白其中暗藏的兇險。
其實這皇宮大內只是個外面看起來華美富麗的世界,內裡卻最陰暗寒冷不過。
不消說後宮一班嬪妃之間為了爭奪皇帝的丁點寵幸而進行的絞力搏殺,就是活在最底層的那些小太監、小宮女為求一口飽食或一時溫暖而做的掙扎就極慘烈,叫人聞知不寒而慄。
只因這裡是個規矩森嚴的地方,一入其中,便如套上個無形的枷鎖,連一分騰挪的寬鬆都沒有,甚至喘氣都不能隨意。稍不留神,就要惹下禍事,叫皮肉受些苦痛;這還差些,弄不好性命怕都不保。
但人的天性中天生有著反抗的慾望,總要想盡辦法掙扎,讓自己活得滋潤些。再加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傾軋、陷害、踩踏、利用、仇殺等等,矛盾和鬥爭就此產生,引演出無數人間慘劇。
這日雷大郎正和如他般大的幾個小太監坐在御膳房前的太陽地裡曬著日影閒聊,忽聽不遠處一個尖利聲音響起:“崽子們——都過來——”
幾人抬頭看去,見正是管他們的老太監胡公公在喚。
這胡公公五十餘歲年紀,在宮中混了四十幾年,早把‘良心’這樣不打緊的東西丟棄,變作一個沒有心肝、魂魄寒冷的行屍。因著手段狠毒,比他職位矮些的眾太監都懼之三分。
胡公公任職尚膳監食料庫府管理,把握著御膳房食料庫府的鑰匙,權力最大,任哪個宮裡的人若想弄些吃食都要從他這裡下手才能得逞,是以養成胡公公居高自詡的傲慢脾氣。
雷大郎等人見是他喚,不敢怠慢,連忙起身跑過。
胡公公指著剛從宮外運入的幾車食材道:“都與我搬入庫中去。”眾人立時忙碌起來,將大筐小簍向庫府裡抬。
雷大郎手中是一大匣精緻點心,外面貼的封條上寫有‘江蘇南通府貢’和‘蟹黃湯包’字樣,令他心中一動,想起小太常便是江蘇南通人氏,以前閒談時也曾聽她說起最喜歡吃家鄉的蟹黃湯包。不想今日機緣巧合,竟送到眼前,豈能放過?
雷大郎將食匣送入庫府,小心記住位置,想著得機會弄出去送與小太常吃。
卻不想只是上午送入,沒過半個時辰,胡公公便遣人將食匣取出,交與御廚上屜蒸好,準備作為皇帝中午的御膳上案。
雷大郎見所想的就要成空,心裡著急,轉著圈兒想主意。
窺廚房中的人少些,偷偷混入其中,將剛剛蒸得的一屜蟹黃湯包盡都端到大灶的後面,然後一個個揀出,藏入懷內。
此時正是冬季,所穿衣服厚實。雷大郎想著叫小太常吃口熱乎的,把包子皆都揣入了裡懷。
不想剛出屜的包子水汽還未散盡,正是滾熱時候,將雷大郎胸前肌膚皆都燙破。
小太常不知,吃得好不香甜。
雷大郎見得她的笑容,身心皆醉,倒把所忍胸前的痛全都忘了。他卻不知此時的御膳房已經鬧翻了天。
原來掌管御膳的掌司太監準備為皇上開出御膳時,按規矩照庫府太監胡公公開出的清單對照查點,見樣樣都在,唯獨少了江蘇南通府剛剛貢入的蟹黃湯包,不禁大驚,忙找胡公公詢問。
胡公公亦驚,將掌案御廚喚來對質。御廚嚇得腿軟,指天發誓說自己親手擺入蒸屜,絕不會錯。
胡公公在御膳房當差十餘年,久經歷練,任事都瞞他不過。眼珠轉動,已知大概,命人四下尋找,立時在大灶後面將蒸屜拿出。
胡公公把廚下眾人聚在一起回憶,有人說曾見前日剛來的雷大郎到過灶下,片刻後弓著身子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