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89年的新年到來之後,中國圍棋第3屆“天元戰”也在申城開幕了。從本屆比賽開始。“天元戰”的規模開始擴大。增加了幾輪預選賽。國少隊實力最強的邵偉剛和常韌聖殺出重圍。他們進入了32人組成的“本賽”陣容。除此之外,剛剛獲得全國圍棋“青年冠軍”的楊似海同樣透過了預選賽。
當楊三段獲得那個冠軍後,中國圍棋協會隨即公佈了第5屆中日圍棋擂臺賽的中方陣容。楊三段正式成為中國隊的先鋒官。一時間,在“天元賽”的現場,楊三段成為很多記者追逐的物件。
當然,比楊三段更引人注目的,還是剛剛登上中國圍棋“名人”寶座的李小強。也許是因為重生的原因。新世紀的“審美觀”,當然和這個年代有所不同。作為一個“過來人”,當李小強出現在人群中的時候。雖然表面看上去,他和其他人也沒什麼兩樣。但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他在舉手投足之間,那種自然流露出來的氣質。還是和這個年代有所不同。
李小強最大的特點,其實無非就是“從容”。用張志東的話來說,他好像就是一個沒有好奇心的人。這是李小強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
在這個年代,國內也漸漸出現一些新奇玩意。作為這個年代的“潮男”,張志東也算是站在這個年代時尚的最前列。弄到什麼新鮮玩意,張大記者偶爾也會拿出來顯擺。
比如有一次,張志東弄到一款最新型的隨身聽,嗯,是帶錄音的那種。他興致勃勃的跑到國少隊顯擺。當然,類似於這樣的小玩意,對於一幫孩子的殺傷力。。那是相當的大。就在張大記者自我感覺相當良好的時候,他的好心情被李小強破壞了。
李小強其實也沒有做什麼,他只是比較淡定而已。不過張志東發誓:憑藉他對李小強的瞭解,他在李小強的眼神中。。。居然看到了“鄙視”。
自己視為如珠如寶的東西。居然就這樣被李小強鄙視了?更重要的是,張大記者雖然有點氣憤,卻偏偏無法發作。就連指責李小強在裝逼都不行。因為他能夠深切感受到,李小強的鄙視。是那麼的真實,是那麼的自然流露。沒有一點“裝”的成分。
說實話,張大記者當時非常抓狂。
當李小強來到“天元賽”賽場的時候,他自然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更何況,到了現在這個時候。旁人在看待李小強的時候,態度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同樣是天天戰。當李小強參加第1屆比賽的時候。只要是李小強贏棋,那就稱得上是冷門,稱得上是新聞。到了現在呢?恐怕在絕大部分人的心中,都會把李小強看成 “挑戰權的有力爭奪者”吧?
這就是不同的態度!這就是不同的份量!換句話說,這就是李小強目前的“江湖地位”。
他的這種江湖地位,不是別人誇出來的,也不是靠短暫的“驚豔”表現就能換來的。這樣的江湖地位,需要的是累積!一點一滴的累積。需要的是贏棋,一盤接一盤持續的贏棋!
當然。李小強目前的地位也僅限於此。這就好比有人寫一篇文章,寫一篇關於本次“天元賽”的預測文章。可能在最後都會加上這麼一句:
“。。。當然,剛剛奪得名人桂冠的李小強同樣也不可小覷。他來勢洶洶,他目前的狀態正佳,他也應該是本次挑戰權的有力爭奪者。。。”
用上這樣的評價,算是什麼江湖地位呢?這就是評價一位“中堅棋手”的標準用語。進入職業圍棋圈以來,李小強的表現雖然足夠驚豔,甚至稱得上是足夠神奇。但他目前的地位,也就剛剛稱得上是國內的“中堅棋手”,還是新晉的那種。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真正的重量級人物聶旋風九段駕臨賽場的時候。在這個年代。中國圍棋所有的風光,好像只屬於他一個人!
李小強表情複雜的看著不遠處的聶旋風,他正在不停的和熟人打著招呼,並且和周圍的記者談笑風生。當然。李小強不是在羨慕和嫉妒。他還沒有那麼膚淺。在這一刻,李小強在努力回憶,回憶自己記憶中的首屆“應氏杯”。
必須承認,這個比賽很大,非常大!但論影響力的話,雖然後來還有很多世界大賽。但能和這次比賽比肩的。還真找不到幾個。李小強記得很清楚,當聶旋風輸掉這個比賽以後。在國內所有的新聞報道中,用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可惜”,“輸得可惜”。而用得第2多的一個詞,那就是“逆轉”,“聶旋風被曹燕子逆轉”!
可李小強現在重新回顧這個比賽,僅僅用一個“可惜”,或者說一個“被逆轉”,就可以作為這個比賽的總結詞嗎?李小強認為,未必吧!
聶旋風的輸棋,絕不是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的。
客觀的說,就在目前這個年代,聶旋風的圍棋技藝,應該要比曹燕子高出一線的。關於這一點,恐怕除了韓國棋界不會承認外,其他人都會這樣認為。李小強也一樣,他同樣認為:89年的聶旋風,他的水平就是要比同期的曹燕子高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