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這麼快突破百億營收,海內遊戲立了大功,貢獻了整個集團的六成營收,也就是60億人民幣。
雖然這個營收量級跟家大業大的復興工業沒法比,但架不住業務的毛利率、淨利率高啊,遊戲業務的淨盈利差不多有40億。
依靠這一項大額盈利業務,直接抹平了其他所有業務的虧損和研發支出,甚至還盈餘十幾個億。
與令夏景行頭疼不已的復興工業相比,海內控股簡直就是一個優等生。
如果後續不進行大幅度燒錢的話,海內控股幾乎不需要夏景行注資輸血了,已經擁有了強大的自我造血能力。
兩場大會連續開下來,夏景行對在國內的這兩個核心產業集團的發展情況有了全面而又清晰的認識。
擋在海內控股稱霸道路上的絆腳石只剩下一塊了,只要拿下了微信,那就是強秦之勢,登頂王座指日可待,甚至可以比前世的企鵝走的更遠——如出海、統一網路影片行業。
相比之下,夏景行更操心的是復興工業。
目前他的工作重心大部分都轉移到了復興工業身上。
他手裡控制著國內外無數公司,但真正屬於他創立的公司只有三家,臉書、遠景資本、復興工業。
三家公司共同見證了他的個人奮鬥史,也代表了他創投生涯的三個階段。
從創業積累資本,到創而優則投,再到所有資源朝復興工業這個產業平臺集中。
其實發展到現在,復興工業已經不能用常規意義上的創業、投資來形容了。
更像是一個創投複合體。
最初只有一個復興手機,後面隨著不斷收購,慢慢演變成了復興七子,橫跨消費電子、家用電器、半導體、汽車、新能源、航空航天及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在內的前沿科技等諸多行業。
每一家子集團、事業群背後都對應著一家或者多家在行業擁有不凡影響力,有機會取得全球第一的重量級企業。
當一個個冠軍公司跟隨他的指揮棒進行排列組合,進行深度融合式的合作,碰撞出的火花必定會無比璀璨。
為什麼說是創投複合體呢?
目前復興七子已經與遠景資本合作打造出了手機產業鏈、半導體產業鏈,未來可能還會打造新能源產業鏈、汽車產業鏈、智慧家居產業鏈等眾多產業鏈。
復興工業麾下的公司是龍頭公司,但不可能一家公司幹完所有事情,也需要合作伙伴,也需要打造生態。
而那些加入復興工業的商業生態的夥伴公司,都能獲得遠景資本的投資,都能取得不錯的發展。
如此佈局,相當於多個行業、多條產業鏈的發展紅利都能從魚頭吃到魚尾。
復興工業旗下公司作為行業龍頭,是魚頭;
復興工業產投基金、手機產投基金、遠景資本投資的無數上下游公司,相當於是魚尾。
在整個大發展過程中,國內的很多空白行業都可以獲得填補,比如火箭、光刻機產業鏈;
而那些弱勢行業都可以得到加強,比如半導體;
至於發展本就還不錯的行業,比如家電,可以跟隨復興工業出海——只要接入鴻蒙系統,還是可以考慮載同行一程的,畢竟格局要大嘛,眼界要放寬。
1秒記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