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一般啊,先讓人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請他出山……”
“若是還不願出山呢?”
“愛妃這是考朕了!若是如此,到時,愛妃就該提前與弟相聚了……”李世民邊說邊將楊婕妤帶著走進房間。
楊婕妤也發現李世民的小動作,不由臉頰緋紅,對李世民的動作半推半就,柔聲嬌嗔:“陛下你好壞,一來就欺負臣妾……”
程咬金和一年輕人打架,並敗給了對方的事,迅速傳遍了長安城的各世家和高門權貴。
大家都紛紛猜測,此年輕人究竟為何方妖孽,小小年紀便打敗了戰功赫赫的宿國公程咬金。
有人恥笑程咬金不中用的同時,也暗中派人調查楊義的來歷,更有御史在朝堂上彈劾程咬金有失官儀。
在古代,有失官儀可是大罪,比如某官酒後審案,被罷官免職;比如某官衣冠不整逛街,被罰奉一年;比如某官當眾謾罵他人,被停職反醒……
幸好李世民將程咬金被彈劾的奏疏留中不發,要不然絕對夠程咬金喝一壺了。即使這樣,李世民也帶去了他給程咬金的敲打——御賜馬鞭一條。
意思是說,如再敢胡鬧,下次朕就親自提著馬鞭來了。
程咬金對李世民的賞賜禁若寒蟬,如今他是連家也不敢回了,整天就呆在金溝村。
程處四自從那次被逼結拜後,就再也不敢來金溝村了。他不明白,老爹為什麼要自己上杆子跟楊義結拜。
居聞當晚,程處四回到家裡,將此事跟母親詳細一說。夫人孫氏立馬火起,找程咬金來臭罵了一頓,差點就打了起來。
程咬金無奈,雖自己是國公,但是他得為長子的未來佈局。只得將楊義的身份和自己的考慮,原原本本說了。
但孫氏仍不買賬,程咬金只得妥協,將自己的諾言打個擦邊球了。將程處四的名字更正為:姓程,名處嗣,字處默。
程處默已經虛歲十六了,雖未到取表字的年紀,但程咬金這一招還是相當精明的。
古人極注重諾言,堅守信譽,後來有一諾值千金的美談!
程咬金這樣做,已經算是違背了他的諾言了。幸好的是,讀音上嗣與四相同,只要不寫出來,不會使人懷疑。
程處默得了表字,自然是喜不自勝。第二天又屁顛屁顛的跑到了金溝村,和災民打成一片。
大管家又來找程咬金了,還是糧食的事,如今還是沒有解決。要不是其他國公支援了一些,早就沒糧了。
程咬金沒有辦法,他只得將這個問題拋給了楊義,誰叫這件事最後的功勞是楊義的。他還是程處嗣的大哥呢,也相當於自己的半個兒子!不找他找誰?
楊義正在鋤地,程咬金一來,便將賑災的問題甩給了他。楊義開始並不接受,但後來程咬金承諾,只要是他提出的任何意見,他都無條件執行時,楊義便同意了。
頓時,一個宏大的計劃正在楊義心中蘊釀。只要事情成功,最起碼能吸收幾萬人進來。
楊義一直在沉思,已經一個時辰了,程咬金也沒有打擾他,二人就這樣乾站著曬太陽。強烈的太陽光照射到二人身上,熱出的汗水附著在他們臉上,晶瑩剔透。
正當程咬金等得不奈煩時,楊義便開口了:“請教程叔父兩個問題,程叔父能答否?”
“有話說,有屁放,磨磨唧唧,一點也不乾脆!”程咬金瞪了楊義一眼。
“第一,程叔父是想快速解決賑災之事呢,還是循序漸進,一步步解決?第二,程叔父可敢與小子做買賣?嘿嘿!”
“直接說解決之法!”表面憨直,內心奸滑的程咬金一聽楊義的話,立馬想到這小子沒憋什麼好屁。
楊義討了臉無趣,但他也不惱怒:“快速解決賑災,治標不治本,而且還有很嚴重的後遺症。循序漸進解決,不但可以解決災民的生計問題,還可以消化當下的近五萬人!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