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因為國家多事,戰亂不息,這首輔之位,也是有如走馬燈一般輪換。
先是首輔劉宇亮,在清軍退出關外後,因謊報軍功,再加畏敵鄙怯之罪,被罷免歸鄉,後是薛國觀、範復粹、張四知等人走馬燈一般輪換,基本是一年換一個首輔。
只是,隨著國內局勢的進一步敗壞,以及流寇的荼毒天下不可複製,崇禎對這些新任首輔們極為失望,這時的崇禎皇帝,竟開始懷念,早先被溫體仁拱下臺的周延儒來。
皇帝認為,周延儒雖有過錯,但還沒有壞了根本,而且這個人還有一定治政才能,國家在他當政的那段時間裡,也比現在不斷惡化的局面要好很多,故而,皇帝很自然地產生了重新召回他的念頭。
此時,東林黨人乘機對崇禎帝施加影響,象張溥、馬世奇等人開始紛紛造勢,在朝廷內外散佈道:“周玉繩若再度為相,必能改弦易轍,拯大明於危難之中也。”。
於是,在崇禎十四年初,崇禎皇帝終於降詔,重新起用周延儒,在此人到京後,立刻復為首輔,加太子太師,進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
只不過,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這位周首輔的重新上位,並沒有帶來崇禎想象中的朝政一新,反而國家依然日漸糜爛,流寇依然猖狂不息。
崇禎對天下情勢可謂焦慮萬分,他給正在四川督戰的楊嗣昌下達死命令,要他立刻消滅正在川中肆虐的張獻忠部。
卻不料,已經技窮乏術的楊嗣昌,根本無力阻止兵力多達十餘萬的張獻忠部的狂攻。
張獻忠部在得到夔州府後,便一路逆江而上,一路連敗明軍陣仗,先克萬縣,後下忠州、涪州等地,最終兵圍正在重慶指揮的楊嗣昌本部。
楊嗣昌此時,已然重病在身,他的部下親兵皆勸他立刻突圍出城,被楊嗣昌拒絕了。
最終,這位明末有名的楊閣部,在自已家中,強撐病體,穿好官服,向著北京的方向,連拜三次並高呼皇上保重之後,便服食砒霜,自殺身亡。
而在他死後,重慶的明軍再無交戰之心,乃獻城而降。
張獻忠入得城來,除了立刻下令,將重慶全城十餘萬百姓,統統打包賣給唐軍外,對楊嗣昌極為痛恨的他,下令再將楊嗣昌挫骨揚灰,以解心頭之恨。
而張獻忠部流寇,在得到了整個川東之後,氣焰愈發囂張,遂乘勢進攻川西與川北兩地,四川之地,已然十分危險。
現在,那東川重鎮重慶失守,以及皇帝極為信重的楊嗣昌自殺身亡的訊息,傳到崇禎耳中之後,崇禎皇帝幾乎氣瘋了。
驚駭萬狀以至不知所以的他,在這乾清宮中,象一隻困獸一般踱步良久後,才想起派出太監,去急急召來首輔周延儒,緊急商議現在的國勢軍情。
一直來回踱步的崇禎,終於站定。他的臉上,佈滿了無可言說的焦慮與憤怒,以致整張臉都點變形。又彷彿此時的他,就象一個人形汽油桶,只要扔一根火柴過去,就能立刻爆炸一般。
“玉繩,朕且問你,現在四川形勢如此緊急,流賊這般猖獗,你身為首輔,可有什麼良策制之?”
崇禎強抑著滿心的悲哀與憤怒,儘管用平靜地語氣向周延儒問道。
周延儒聽到崇禎這般詢問,心下亦是喟嘆不已。
本來,他作為首輔,若論政經之事,還能回稟一二,只不過,若論起行軍打仗,他可就比楊嗣昌差得遠了,可謂是一隻毫無經驗的菜鳥,根本就無法回答。
看來,皇帝是被流寇逼急了啊!不然,他怎麼會向自已這樣一名純粹的文臣,來問這軍國之事呢?
按說,皇帝若要問兵事,那兵部尚書陳新甲,當為最好之人選。只不過,現在已成救火隊員的陳新甲,正在河南開封,指揮各路援剿兵馬,抗擊李自成部流寇,根本就不在京中。故被重慶失守以及楊嗣昌自殺的訊息逼急了的皇帝,也只能把自已這隻菜鳥,抓來詢問了。
只是,自已又能給皇帝提出什麼建議呢?
不過,周延儒在沉吟了一陣後,忽地眼中一亮,便立刻回答道:“皇上,這般軍情大事,微臣乃是文官,不敢遂言,但皇上何不立刻召那能征慣戰的唐國公李嘯,前來京城詢問呢?”
聽了周延儒的回答,崇禎的臉色,卻是瞬間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