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敵人稍稍露頭,他們便能打爆對方的腦袋。
但阿富汗聯軍則只能對著敵人可能出現的位置胡亂放槍。
幾次交手下來,李自成足足折損了兩千人馬,華夏軍的傷亡則不到百人。
當然華夏軍也遇到了自己的麻煩。
他們的火炮沒有優勢,華夏運送到西域的重炮基本都用來守城了。
並沒有將他們翻越蔥嶺,送到阿富汗前線。
華夏軍隊裝備的野戰炮,依舊是小口徑的6磅佛郎機速射炮。
這些火炮雖然射速快,但威力卻比不上對手的18磅紅夷大炮。
而李自成的人馬則是依靠這些重炮牢牢地控制著包括喀布林在內的幾處據點。
對於這些據點,李巖也是一籌莫展。
他完全沒有料到李自成會擁有大口徑的火炮。
華夏的步槍再厲害,終究是頂不住火炮的強大火力。
於是阿富汗戰場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不過好在華夏的另兩路進展十分順利。
南路的倭軍在卡拉奇登陸後就一路北上,所到之處攻無不克。
但凡敢於抵抗的城鎮全都被他們屠城了,這也使得後面的城池見到這些倭人時基本是望風而降。
而李世祖率領的中路軍主力也順利的拿下了木爾坦,這座印度河畔的重鎮。
兩路大軍在木爾坦會師後便合兵北上。
面對北上的華夏軍,李自成也有些發慌。
儘管他利用手中的重炮守住了喀布林,但如果面對七萬華夏大軍的合圍,他的炮彈還夠不夠?
牛金星原本就同李巖不對付,雙方算是結下了死仇。
當得知本次進攻喀布林的華夏北路軍主帥是李巖的時候,他更是巴不得除之而後快!
他說道:“啟稟陛下,我們必須趕在華夏南線的大軍抵達喀布林之前擊潰眼前的敵人。”
道理李自成當然明白,可華夏軍的火力如此強大,想要靠近他們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與此同時,李巖也在思考如何將李自成的人馬從喀布林等幾個堅固的城堡中誘出。
若是真的等到李世祖的大軍到達,也就宣告了北路軍這次攻擊喀布林徹底失敗了。
正在李巖一籌莫展之時,熊廷弼居然派歸義伯高傑押送糧草來到了阿富汗。
高傑綠了李自成之後又殺了張獻忠,一路混到了歸義伯。
原本他在漢中還算比較自在。
不過李獻忠在回京途中,覺得可以用高傑來噁心下李自成,於是便將其派往了西域總督府,歸熊廷弼指揮。
熊廷弼人老成精,看到高傑的時候就猜到了李獻忠的心思。
陛下用兵還是如此不擇手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