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同荷蘭以及英格蘭的貿易摩擦也在加劇。
華夏帝國加大了對滇緬公路的投入,使其儘早完工。
李定國準備在倭國的3萬藩兵抵達勃固後,出兵直接佔領錫蘭,以控制這顆印度洋上的明珠。
說實話,華夏並沒有大舉西征的預算。
而且西域也沒有啥特產好忽悠投資客的。
如今海運十分發達,傳統的“絲綢之路”商業價值大打折扣。
故而本次李獻忠準備壓縮西征的規模。
熊廷弼在西北地區準備了3萬精銳,再加上李獻從京師帶去的2萬禁軍,總兵力控制在5萬人的規模。
太子剛剛大婚,又肩負起了監國的重任,自然是不能隨行出征。
不過老二李世祖如今也快要14了,李獻忠決定將他帶在自己身邊歷練一番。
李獻忠目前共有4個兒子,兩個嫡子是皇后哈齊婭所生。
老三同老四分別是側妃海蘭珠同布木布泰所生,不過他們今年還不滿十歲,自然是隻能在京師接受學習。
對於老三和老四李獻忠管得沒有這麼嚴,儘量給到他們一些自由的空間。
畢竟不是嫡子,李獻忠也沒你要強求他們一定要學習帝王之術。
倒是側妃布木布泰很重視老三同老四的學業,所以這兩個兒子過的並不輕鬆。
兩個兒子中老大性格沉穩,心思縝密,李獻忠也是一直將他當做接班人來培養的。
華夏立國後,李獻忠經常南征北戰,老大坐鎮京師監國,如今也已經是得心應手了。
老二膽大心細,果敢兇猛,說實話李獻忠覺得老二像自己更多一些。
其實他心裡最喜歡的人是老二李世祖。
只可惜作為華夏帝國的皇帝,他不可能像一個普通的父親那樣對兒子表達自己的愛意。
他只能將這份愛深深的埋藏在心底。
若是自己的偏愛被別有用心的人察覺到了,對於華夏帝國必然是一場災難。
萬曆寵愛福王的例子並不遙遠,若無當年的“國本之爭”,自己豈能趁勢鼎定天下?
所以他的內心也是十分矛盾的,他既想將老二培養成一個能征善戰的統帥,又害怕搞出一個“玄武門之變”!
不過兄弟兩的感情很好,這次老二能夠隨父出征也多虧了他的太子哥哥在自己面前求情!
李獻忠率領2萬禁軍一路向西到達了青海的西寧衛。
他們本次的目標是青海湖邊的東科爾寺。
此時外喀爾喀蒙古三部的首領車臣汗、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早已在此恭候多時了。
剛同李獻忠結成親家的土謝圖汗自然成了漠北蒙古的領袖。
他恭敬地向李獻忠行了一個禮,說道:“偉大的天命可汗,外喀爾喀三部應您的邀請在此同華夏會盟,共同討伐李自成的大順軍!”
李獻忠撇了一下四周,有些遺憾的說道:“衛拉特蒙古的準噶爾部沒有派人前來這裡會盟嗎?”
土謝圖汗恭敬的說道:“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琿臺吉,此刻正面臨著哈薩克汗國同大順軍的聯合進攻,已經無法前來會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