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軍雖然並不承認,但是也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
李獻忠一看他們打得也差不多了,自然到了他收賬的時候。
雙方剛在京都罷兵,李獻忠就派吳三桂率軍佔領了石見國,並控制了石見銀山。
經過了將近半年的建設,左渡島上從礦山通往港口的道路已經被修好了,礦石轉運的效率大大提升。
左渡產出的黃金、白銀更是在華夏國內引起了轟動。
華夏的投資商團更是看上了石見銀山。
此時倒幕聯盟全靠華夏支援,儘管長洲藩心裡不樂意,但還是無奈的交出了石見國。
不過德川幕府可就沒有這麼好運了。
德川家光很快收到了華夏的最後通牒,讓他們必須在乾熙四年一月一日前交付完《江戶條約》中規定的200噸銅錠。
去年整個下半年德川幕府都在忙於征戰,徵調了大量的青壯,各銅礦的產量自然也大幅下降。
所以他們僅僅只交付了100噸銅錠。
德川家光還在同華夏的使者扯皮,試圖延長幕府交付銅錠的日期。
華夏軍便在一月一日以德川幕府未能完成《江戶條約》為由,宣佈《江戶條約》即日起作廢!
華夏軍突然在川中島城增兵,嚇的德川家光立刻增兵川中島。
為了防範華夏軍再一次登陸江戶,他早就將京都的主力撤到了江戶城。
不過出人意料的時候,華夏軍並沒有攻擊川中島,也沒有進攻江戶。
而是從越後國發兵,一路向西攻取了沿海的越中、加賀、越前等地。
然後華夏軍直接從越前南下攻克了近江。
這時就是傻子也能看出來華夏軍這是要攻取京都。
雖說德川幕府在京都周圍依舊佈置了3萬重兵,但他們只要是為了應對京都西面的倒幕聯軍,根本就沒有想到華夏軍會從京都的北面突然殺過來。
華夏軍經過半年多的休整訓練已經完全適應了日本的地形,氣候。
再加上他們配備了強大的火器,攻取京都自然是不在話下。
京都城牆不過是一道土牆,別說是角樓同城防了,土牆上連士兵都沒有。
華夏軍很快就殺人了京都城內。
儘管城內的倭軍悍不畏死,試圖透過巷戰來阻止華夏軍。
但是雙方裝備上的差距並不是倭軍的勇武可以彌補的。
而且這些倭軍喜歡發動集團衝鋒,使得華夏軍可以更輕鬆的重創他們。
乾熙四年1月15日,華夏皇帝李獻忠在3萬華夏軍的簇擁下,進入了京都城!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