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見國如今在長洲藩毛利家的手裡,雖然不是幕府的直轄領地,但是石見銀山的產銀量巨大。
對於已經失去了左渡金山的幕府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堀田正盛表示他需要向德川家光請示。
鄧剛將其他倭人放回了江戶,不過卻扣留了堀田正盛本人。
並讓他們給德川家光帶話,若是他不答應華夏的條件,那麼他們就只好將堀田正盛帶回華夏的紫禁城做太監了。
若情人被搶,便會為此大打出手,甚至殺死情敵;若情人被殺,即使抱著切腹的決心,也要找出兇手,報仇雪恨。
此時的德川家光大怒,當場就下令江戶城中的八萬幕府軍全部集結,出城同華夏軍決一死戰。
他的這一舉動可是嚇壞了眾多德川家臣,他們紛紛阻止德川家光的瘋狂舉動。
且不說能不能打贏華夏軍,即便是將他們趕出了江戶湊,也無法從華夏的戰船上救回堀田正盛。
最終德川家光不得不考慮華夏人的條件,
華夏國提出的條件屬實有些苛刻。
若只是割讓對馬島同左渡島兩個外島,幕府尚能接受。
石見國同越後國可是倭國本島的領土,一旦被華夏軍長期佔據,他們定然要以此為跳板圖謀整個倭國的。
正當德川家光左右為難之際,傳來了倒幕聯軍組成了一支7萬人的大軍,正浩浩蕩蕩的殺向京都。
倭國的京都又稱平安京,乃是倭國天皇的居所。
雖然幕府的核心早就轉移到了江戶城,但是京都仍然是倭國名義上的都城。
倒幕聯軍此舉明顯是要爭奪天皇,好以此來威脅幕府的地位。
儘管心有不甘,但此時德川幕府只得同華夏達成城下之盟。
乾熙三年八月十五日,德川幕府同華夏在江戶港外的錦州號上籤訂了《江戶條約》。
條約規定:倭國割讓對馬島、左渡島以及本州島上的越後國、石見國給華夏。
倭國每年向華夏上貢白銀20萬兩,銅錠200噸。
倭國向華夏全面開放港口,不得阻止華夏的商船到倭國進行貿易。
華夏從江戶撤軍,並且不得入侵倭國的其他地方。
德川幕府交付了20萬兩白銀後,華夏水師撤離了江戶灣,堀田正盛也重新回到了德川家光的懷抱之中。
此時憤怒無比的德川家光自然是隻能把氣撒到倒幕聯軍的身上。
幕府將軍德川家光親自率領12萬大軍抵達京都,準備同倒幕聯軍決一死戰。
當然了他也不傻,為了防止川中島的華夏軍趁機在背後偷襲,仍然留下了4萬幕府軍駐紮在川中島附近同華夏軍對峙。
雖然得到了石見銀山,不過此時石見國在長洲藩的控制下。
為了讓倒幕各藩安心的同幕府軍決戰,李獻忠大方的表示,華夏軍暫時不佔領石見國。
並且以優惠的價格賣給各藩國一些火銃,鎧甲之類的軍備和大批的糧食。
以薩摩藩為首的各藩國,更是認定德川家簽訂的《江戶條約》為賣國條約,號召各藩國站出來推翻德川家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