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修路朕來想辦法讓民間資本參股,修完路朝廷會設立收費關卡,這些參股的人每年可以收回投資,這樣一來朝廷也可以少拿300萬兩出來!”
當然了借用民間資本以及地方財政並不能根本性的解決財政問題。
要想解決財政問題還是需要開源以增加收入。
前明的土地人口資料水份實在太大。
必須進行一次全面的人口普查以及土地丈量,不然朝廷的賦稅肯定會漏掉不少。
此外必須增加貿易收入,原本只是北方几個港口在進行貿易,關稅的收入肯定有限。
二月初一,華夏宣佈開放海禁,於全國開放仁川、營口、旅順、天津、登州、青島、吳淞、寧波、泉州、廣州、澳門、基隆、那霸13個港口進行對外貿易。
並於這些港口設立市舶司,以保證關稅的收取。
這13個開放的港口中澳門無疑是最特殊的,目前他的實際控制權不在華夏的手裡,華夏只擁有對澳門的主權。
對於李獻忠來說這是絕對不可以容忍的!
葡萄牙人在澳門雖然只取得了居住權,但實際上他們是沒有駐軍權的,依靠著行賄以及每年向大明上繳一些關稅,才實現了目前的駐軍。
孫傳庭擔任兩廣總督後自然不會慣著他們。
明軍1800噸的蓋倫帆船直接封鎖澳門港口,然後開始炮擊澳門的炮臺。
雖然葡萄牙人一直在加強澳門的防禦,並修建了炮臺以及陸上的要塞。
但澳門的駐軍人數實在太少,華夏軍的開花彈對於人員的殺傷極大。
而且他們的商船也完全不是華夏海軍的對手。
最終葡萄牙的澳門總督亞馬留迫於華夏軍的壓力,率領澳門的駐軍向華夏軍投降。
兩廣總督孫傳庭直接派兵進駐澳門,並沒收了所謂澳門總督府的財產。
不過對於正常經商的澳門商人,他們並沒有進行驅趕。
而是為他們更換了地契,以後澳門會變成一個對外開放的港口,葡萄牙人可以繼續在澳門經商,他們現有的私人土地可以繼續使用,不過必須向華夏朝廷依法納稅!
面對強勢的華夏政府,葡萄牙人很快就選擇了屈服。
華夏一下開放了13個港口,西方的那些航海強國自然是高興壞了。
畢竟華夏的物產之豐腴,不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比擬的。
除了傳統的瓷器、絲綢、茶葉外,華夏還是東亞唯一一個可以生產玻璃、水泥、鋼鐵這些工業產品的國家。
繼葡萄牙之後,西班牙同英格蘭也同華夏簽訂了貿易協定。
雙方互相開放港口。
除了本土外,這些國家還將向華夏開放他們的殖民地港口。
目前也只有荷蘭還沒有同華夏征服簽訂新的商貿協定。
因為荷蘭佔領的荷屬東度印群島(印度尼西亞)實在距離華夏有點近。
一旦向華夏開放,恐怕華夏的商品將很快佔據這裡。
所以荷蘭政府委託荷蘭東印度公司派遣了一個有100多人組成的龐大代表團前往京師,同華夏朝廷舉行談判!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