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琉球公司則是李獻忠2成,鄭芝龍2成,戶部6成。
在接手了遼東的大量優質資產後,戶部的收入自然比大明朝廷要高的多。
不過拿到了內閣遞交的乾熙元年的預算方案後,李獻忠還是嚇了一跳。
財政赤字居然高達2000萬兩白銀。
去年一年李獻忠瘋狂的掠奪,使得存銀的消耗並不多,如今戶部的太倉中依然有3000萬兩白銀。
一年就有2000萬兩的赤字,那麼到了乾熙二年,戶部豈不是就要空了?
戶部尚書范文程說道:“對於開支,內閣已經已一再壓縮了!”
李獻忠接過戶部遞交的收支表。
乾熙元年朝廷預計的收入包括。
市舶司的海關稅白銀380萬兩。
各地的鹽引及茶酒稅銀360萬兩。
各地商稅及契稅白銀300萬兩。
各地礦場收入以及礦稅白銀210萬兩。
遼東銀行的分紅白銀300萬兩。
東琉球公司利潤分成350萬兩。
遼東的國有企業創收200萬兩。
對外喀爾喀以及衛拉特蒙古貿易收入100萬兩。
全國各布政使司收繳的農稅預計3800萬石糧食,其中上繳中央1200萬石。
各地官田出租收入約1200萬石。
這樣算下來朝廷收入白銀2200萬兩,糧食5000萬石。
按照一石糧食5錢銀子,糧食的收入相當於2500萬兩;即便只算直接上繳中央戶部的2400萬石糧食,糧食的收入也有1200萬兩。
三千多萬兩白銀的收入早就超過了大明的最高收入。
不過開支更加可怕,需要中央直接發餉銀的軍隊高達50萬人。
這些人光是餉銀就高達1200萬兩。
朝廷大大提高了官吏的待遇,雖然獎金部分由地方稅收支出,但是俸祿部分還是由朝廷下發的,也高達340萬兩。
然後是新徵服的四川、甘肅、陝西、湖廣、江西、廣西、福建7省,預計中央財政劃撥1000萬兩(僅四川的改土歸流就要500萬兩)。
朝廷的軍費預算為800萬兩,主要是用於火炮、火銃的更新裝備,以及新型戰船的製造和新科技的研發。
另外各省修路,修建新型的商用港口以及興辦學堂的投資預算為800萬兩。
皇室勳貴的支出180萬兩(包括前朝)。
開支高達白銀5320萬兩。
的確是有將近2000萬兩的財政赤字。
范文程說道:“有些費用其實是可以壓縮的,比如‘改土歸流’的規模小一些,將各地興辦學堂的數量再減少一些。”
李獻忠說道:“四川等地的‘改土歸流’必須推嚴格推行。一旦錯過了這個時機,以後再想徹底拿下那些土司的地盤可就沒有這個機會了。第一年的投入是最大的,往後會越來約小的。”
“各地新建學堂以及聘請先生的銀子也不能省。”
“如今我華夏百姓的識字率實在太低了,各地慢慢普及小學是當務之急!”
“不過也不能完全由中央財政支撐,責令遼東、南直隸、浙江這些富裕的省份也負擔一半,這樣中央可以節省200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