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禮部尚書錢謙益認為內閣的提議並無不妥!”
錢謙益這是又把皮球踢回到了朱由崧這裡,陛下如果不想封這個攝政王,還請自己說出來。
錢謙益其實代表了南方士紳。
之後李三順代表的遼東官員以及馮銓代表的北方士紳同張維賢、朱純臣代表的勳貴勢力紛紛站臺支援錢謙益的言論。
而黃道周的言論除了少數幾個御史支援外,幾乎無人敢出言呼應!
這些人人微言輕,自然是給不了朱由崧底氣。
他只好使用了拖字訣,認為這件事情事關重大,還得要聽聽遼東郡王本人的想法,不宜操之過急。
雖然眾臣不斷地給朱由崧施加壓力,說對遼東郡王的封賞不能拖延,以免讓忠臣寒心。
不過畢竟是在朝堂之上,他們也不能吃相過於難看,還是給了朱由崧3天時間。
朱由崧剛回到乾清宮,太后張嫣就已經在這裡等著她了。
張嫣是天啟帝朱由校的皇后,同朱由崧的關係其實很遠。
但他這個弘光皇帝畢竟還是張嫣確認的,而且李獻忠給了張嫣很高的地位。
如今整個後宮其實真正的當家人是張嫣,朱由崧的陳皇后在張嫣面前都不敢大聲說話。
儘管十分不情願,朱由崧還是給太后張嫣請安了!
張嫣直接開門見山說道:“聽聞前朝給遼東郡王請封親王了,這件事陛下怎麼看?”
朱由崧並不知道張嫣已經是李獻忠的相好,畢竟太后也是皇家人。
他說道:“此事朕也十分為難,給李獻忠加封親王,朕沒有意見。但是內閣要同時賜封遼東,並且封其為攝政王,朕不敢苟同!”
張嫣說道:“本來朝堂之事,哀家一個婦道人家不該過問的。”
“不過此事事關重大,哀家是怕陛下犯糊塗!”
“我且問你,陛下眼裡這遼東是李獻忠的,還是陛下的;遼東的文武是聽陛下的還是聽李獻忠的?”
張嫣的問題十分尖銳,朱由崧說道:“儘管朕不願意承認,但這遼東早就是李獻忠的了,遼東根本就不會聽朕的!”
張嫣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其實陛下心裡很清楚,遼東封與不封都是李獻忠的。既然如此陛下將原本就是李獻忠的東西賜給李獻忠又有何損失?”
“至於攝政王也是同樣的道理,有沒有這個‘攝政王’的名頭,滿朝文武都是聽李獻忠的。”
“如果李獻忠願意接受遼東的封地,安心做一個攝政王,陛下應該感到慶幸才是!”
說完這些張嫣就離開了乾清宮。
朱由崧其實沒有選擇的餘地,他擔心的無非是李獻忠得到了這些後會進一步得寸進尺,篡奪大明的江山。
可他忽視了一點,這些東西並不是他能夠決定的,而是李獻忠自己決定的。
如果自己不給李獻忠這些待遇,恐怕滿朝文武都不會善罷甘休。
反倒變成了自己對李獻忠刻薄寡恩,給了他一個罷黜自己的藉口。
李獻忠是霍光還是王莽,他不清楚;可是他不能把李獻忠逼成董卓啊!
想清楚了這些後,朱由崧也就釋然了。
弘光二年十一月十一日,朱由崧下旨冊封遼東郡王李獻忠為遼王,封地遼東;並任命李獻忠為攝政王,總理軍政大權,加賜九錫!
黃道周在聽聞這道聖旨後,幾乎氣得吐血,大罵李獻忠是亂臣賊子,然後便告假了!
而其他大臣則是彈冠相慶,如今王爺距離九五至尊也就一步之遙了。
等到王爺凱旋迴京後,他們就可以再接再厲,讓朱由崧禪位了。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李獻忠本人拒絕了這個冊封。
一般皇帝冊封大臣如此重大的官職時,他們都會象徵性的推辭一下,這也是慣例!
眾人也沒太當回事,畢竟這套流程大家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