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攻取了重鎮巴州,還直逼保寧的府城閬中。
一旦閬中失守,明軍下一步肯定要奪取劍閣,廣元等地,封堵張獻忠從漢中退回成都的通道。
張獻忠得知後自然是心急如焚。
便直接令張可望率領大軍接管了漢中的陽平關。
按照此前張獻忠同高傑的約定,張獻忠的人馬負責守衛進入漢中的幾條通道,擋住李自成。
漢中府城南鄭以及陽平關是由高傑來控制的。
如今張獻忠直接搶奪陽平關,自然是引起了高傑的不滿。
原本刑氏就不主張投靠張獻忠,想讓高傑投降明軍。
只是當時他們同明軍不接壤,才被迫投靠了張獻忠。
張獻忠的確是給了高傑一個漢中王,但如今張獻忠不僅丟了湖廣,就連老巢四川都快丟了。
大西都快沒了,高傑的這個漢中王自然也就不值錢了。
刑氏說道:“如今明軍佔領了鄖陽府,已經同漢中接壤了,張獻忠的大西也沒幾天蹦頭了。”
“我們不如擒下張獻忠,直接將漢中獻給大明。”
“雖然封王是不可能的,但總能保住我們的富貴!”
高傑一看,如今張可望的三萬大軍已經從漢中趕回四川了,而張獻忠的人馬大多在前線防禦李自成,的確是一個下手的好機會。
要是張獻忠跑回了四川,即便是他們獻出了漢中,那麼功勞也會小不少。
而且聽張獻忠的口氣現在想讓自己全面接管漢中的防禦,同李自成死磕,他好抽出兵馬回到成都。
萬一讓李自成攻入漢中,高傑就更加死無葬身之地了。
不過張獻忠很狡猾,從不去南鄭涉險,每次都讓高傑到自己在城外的營中商議。
最終高傑決定先下手為強。
他來到張獻忠的大營商議,同意接管大散關以及子午道等幾處的防禦,讓張獻忠放鬆警惕。
高傑藉口如廁,從張獻忠大營脫逃;他的手下趁機在張獻忠的營中放火,製造混亂。
然後高傑的2萬人馬趁機向張獻忠的大營發難。
張獻忠身邊只有8000人,混亂中其被流矢射中,一命嗚呼!
張獻忠陣亡後,大西軍更加沒有鬥志了,很快便向高傑投降了。
此時左良玉則是在高傑派出的嚮導帶領下一路由鄖陽攻入漢中,連克洵陽,興安,漢陰等地。
羅汝才一看高傑勾結明軍,此刻成都他是回不去了。
於是索性一路北上沿著子午道進入了關中。
儘管李自成同張獻忠的關係並不好,但聽聞張獻忠被高傑所害,此刻他是怒從心中起!
隨即就要點兵猛攻大散關。
一方面是要活捉高傑這廝,以發洩自己的心頭之恨!
另一方面漢中已經大機率落到了明軍手裡,如果大散關被明軍佔領後,那麼明軍便可輕易透過這裡進軍關中地區。
自己哪怕是守住了潼關也是毫無意義!
就連李巖也認為,此時他們必須馬上搶佔大散關。
不僅如此還要在其他幾條通道加派兵馬,以防明軍的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