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說道:“末將多謝王爺栽培,一定鞠躬盡瘁為朝廷出力!”
左良玉走後,張之極說道:“本次入關我遼東將士立有大功者不在少數,至今無人封爵。”
“若本次給左良玉賜爵,會不會引起諸將的不滿!”
李獻忠明白張之極的意思,不過他笑著說道:“本王早與遼東的文武有言在先,鼎定天下之後,自當論功行賞!”
“左良玉得的不過是一個弘光朝的爵位,遼東文武不會在意的!”
不在乎弘光朝的爵位,那自然是要新朝的爵位了。
李獻忠對自己毫不避諱,顯然是已經將自己當成了心腹,張之極自然是喜出望外!
他趕緊表態道:“末將有幸跟隨王爺身邊受益匪淺,自當竭盡全力助王爺鼎定天下!”
左良玉逼死了崇禎,肯定是要承擔罵名的,自己讓朱由崧下旨晉封其為定南伯,自然是為了將這件事同朱由崧聯絡起來。
李獻忠令人打造了一副上好的棺木,將崇禎的靈柩暫時停放在了中都鳳陽。
至於投降的溫體仁以及崇禎的周皇后,則是被李獻忠送往了京師,這些麻煩事情讓朱由崧自己去處理吧。
從溫體仁口中得知,自己在崇禎手裡的人質因為真實身份已經暴露,故而被留在了開封。
他們作為人質滯留京師,這些年可謂是吃盡了苦頭,李獻忠已經給情報司下令,務必將他們給營救出來。
蘇泰原本就是自己名義上的小妾,那兩個孩子雖然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不過畢竟頂著自己兒子的名頭過了這麼多年,他準備將兩人認作義子。
李獻忠在八公山下的廉頗墓旁,為曹文詔修建了一座新墓,並親自前去祭奠。
曹變蛟最終答應為李獻忠效命,李獻忠任命其為征討總兵,歸左都督張之極調遣。
由於淮安、鳳陽、壽州等地相繼失守,明軍的淮河防線實際上已經被全面突破了!
隨著“崇禎自縊八公山”的訊息不脛而走,江淮地區更是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張之極的大軍南下時,鳳陽南面的廬州、和州、滁州、安慶等地都是不戰而降。
而毛文龍率領的3萬大軍則是從淮安府南下一路佔領了寶應、高郵、興化、泰州等地!
短短十多天的時間,江北各府幾乎是望風而降,只剩下了揚州一座孤城!
原本揚州城中還有漕運總督朱大典的一萬餘殘兵,朱大典得知崇禎自縊後,直接棄官歸鄉了。
這些士卒也都四處逃散,當史可法帶著三千殘兵回到揚州的時候,揚州城幾乎已經是一座空城了。
史可法知道想要守住揚州必需得到那些鹽商們的支援!
於是他很快就來到了鹽業總商汪士明的府邸!
明初大明採取的是“開中法”,鹽商用糧食換取鹽引,大量商人奔赴邊疆屯田。
晉商則是利用自己靠近“九邊”的地理優勢佔得了先機。
不過弘治年間,戶部尚書葉淇改革稅制,鹽商們無須再去邊疆繳納糧食,而是允許他們直接繳納銀兩換取鹽引。
實行“開中折色法”,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這使得靠近兩淮的徽商在同晉商的爭奪中逐漸佔據了上風。
汪家在透過了幾代人的努力後,終於在徽商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如今揚州城危在旦夕,作為徽商領袖汪士明居然還親自堅守在這裡。
其實不止是汪家,同為徽商四大家族的汪氏、奚氏、李氏、葉氏同樣都有家族中的主事人留在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