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一樣的是他們給佃戶開出的條件極為苛刻,那些百姓根本就活不下去!
無奈之下,在白蓮教的鼓動下他們只能揭竿而起!
白蓮教起源於宋高宗紹興三年,是由一個和僧茅子元創立的。
宋高宗紹興三年,茅子元在上海青浦的澱山湖締造白蓮懺堂,自稱“白蓮導師”,由此誕生了一個新的釋教宗派——白蓮宗。
白蓮宗對比於其他佛教宗派,可謂十分“開放”。
白蓮宗讓弟子在家中宣傳,呼籲建立寺廟。這使得中國白蓮宗與佛教文化傳統相對立,並不被社會正統所接納,被佛教界所非議。
而朝廷也認為白蓮宗是一個邪教,並被禁止。於是茅子元也被打成邪教頭目被流放。直到宋高宗的養子宋孝宗登基後,茅子元才被赦免。
在元初,白蓮教又有了新的發展。
他們開始吸收一些摩尼教思想,以及一些彌勒教的教義。形成了一個混合宗教。它提倡“彌勒佛取代釋迦牟尼佛下山拯救世界”的思想。
漸漸地,白蓮教徒對於蒙古人的統治有所不滿,他們號召發展教徒起兵造反。
南方紅巾軍的創始人之一彭瑩玉就是白蓮教徒,可以說南方的紅巾軍是在白蓮教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不過南方的紅巾軍始終未能發展壯大。
大明建立後,作為以前紅巾軍出身的朱元璋,肯定非常知道白蓮教對朝廷的威脅。
於是朝廷下令取締了白蓮教,《大明律》規定:白蓮教為首者絞,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但是白蓮教的傳教卻從來也沒有停止過。
到了大明成化年間,白蓮教經歷了一次“改革”,對後世影響很大。
山東人羅思孚在京師一帶創立了一個新的宗教“羅教”,提倡“真空家鄉,無生父母”的教義,認為人終究要回到“無生父母”的身邊,而“無生父母”是天地間最高的神。
也許佛教,彌勒和摩尼教,不再能滿足白蓮教的追隨者,他們決定引進“新思想”。
因此,“羅教”學說的精神被吸收白蓮教的一部分。
他們將“無生父母”這一基本概念逐漸演變為“無生老母”,並且將白蓮教原本一個尊崇的最高神彌勒佛降級,成為“無生老母”的使者。
明末時涅槃、洪峰、老子、羅祖、南吳、過關等民間宗教,都自稱白蓮的分支。
一時間白蓮教迅速做大,這次他們利用中原持續大旱,鼓動百姓起來反抗朝廷!
原本白蓮教的頭目徐鴻儒、王好賢、於弘志等約好在河北景州、薊州、山東鄆城同時起義。
因為山東的災情日益嚴重,徐鴻儒決定提前單獨率眾起義。
天啟二年,六月二十一日凌晨,曹州府一帶的白蓮教徒,連同不堪忍受壓迫的農民百姓,齊集鄆城六家屯。
徐鴻儒率眾歃血盟誓,一時旌旗招展,刀槍如林,呼聲震天,群情激昂。
起義將士以紅巾為頭帕,手持大刀、長矛,首先發兵包圍魏家莊,又攻佔梁家樓,接連佔領四個村寨,聲威並舉,應者雲集,在魯西南地區高高舉起了起義的大旗。
義軍多頭纏紅巾,眾至萬餘人。
徐鴻儒自稱中興福烈帝,改年號為大成興勝元年,封陳燦宇為右丞相,弟弟徐和宇為英烈王,另外還設有都督、總兵等官職,初立建制,並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
為減輕將士的後顧之憂,徐鴻儒把起義軍家屬安置到當年宋末農民起義的根據地水泊梁山,這裡山高水闊,易守難攻。
六月二十三日凌晨,徐鴻儒率軍攻打鄆城,鄆城知縣餘子翼聞風喪膽,倉皇逃遁。
義軍迅速佔領鄆城,並向鉅野發起進攻,鋒芒所指,所向披靡。義軍所到之處,開倉放糧,救濟百姓,農民百姓紛紛“子報父仇,妻銜夫恨”。
義軍秋毫無犯,紀律嚴明,短短几天,便發展到數萬人,各地官僚地主驚恐萬狀,紛紛逃亡。
同時其它白蓮教首領沈智、夏仲進、張柬白、侯五、周念庵、孟先漢等也分別攻佔滕縣、鄒縣、嶧縣等縣城及漕運要道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