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漢軍的鳥銃就射向了明軍的楯車。
隨後明軍計程車卒驚奇的看著自己胸前的血洞,心有不甘的倒了下去。
居然真的射穿了!
隨著城上的白霧越來越多,被鳥銃射殺的明軍也逐漸增多了。
雖然韃子的鳥銃並不是每一次都能夠擊殺楯車後面的明軍。
但是已經給明軍造成了足夠的威懾。
而明軍填壕的效率也是越來越低了。
此時戰場上出現了很奇怪的一幕,明軍推著韃子的楯車在進行攻城;而城上的韃子卻在用明軍的鳥銃進行射擊。
這個畫面怎麼看都覺得彆扭。
雖說目前明軍已經付出了近千人的傷亡,不過此時這道5米寬的壕溝已經被明軍填掉一大半了,劉綎不可能就此罷手。
此時城牆上的韃子多了不少盾牌手掩護,弓箭對他們的殺傷已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明軍一咬牙,又上來一千鳥銃手,同成城上的韃子進行對手。
韃子可以在這個距離上擊穿明軍的楯車,同樣明軍也能擊穿他們的盾牌。
一時間火銃聲此起彼伏,城上和城下白霧瀰漫。
乍一看,還真像是到了人間仙境。
突然隨著一聲巨響,城上傳來了漢軍的慘叫聲。
遏必隆很快意識到是炸膛。
一開始是幾桿舊的鳥銃炸膛,他還能理解,畢竟他們買來的時候就不是新的,用多了很容易炸膛。
可是當一些新的鳥銃也開始炸膛後,遏必隆很快就意識到不對勁了。
漢軍拿著一杆報廢的新鳥銃說道:“主子爺,我們被那些奸商給坑了,這些新的鳥銃的銃管厚薄不均,很容易炸膛。”
當初李獻忠用來坑韃子的特製鳥銃終於發揮作用了,無奈之下額亦都也只能放棄使用鳥銃了。
不過當他們換回弓箭的時候,發現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明軍幾乎已經填平了城外的護城壕。
劉招孫高舉著大刀,親自率領劉綎的家丁前去攻城。
以往這種事情都是劉綎自己去做的,不過如今他年事已高,雖然還能握的住鑌鐵大刀,但自從去年受了重傷之後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了。
他知道這很可能是自己的最後一戰了。
在自己的最後一戰中能夠平定建州,也算是為自己的軍事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明軍在劉招孫的指揮下很快就將雲梯架在了寬甸的城牆之上。
此時雙方要進入更加殘酷的肉搏階段了。
城上的鑲黃旗不斷拿起礌石砸向登城的明軍,而城下的明軍弓箭手同火銃手則是不斷地射殺城上的建虜,阻止他們干擾攻城!
雖然明軍的傷亡更大,不過畢竟他們的人數還是佔優的,很快他們便登上了寬甸的城頭。
此時城上還是有上百名身穿三重重甲的白甲牙喇的,雖然這些人在開原軍的魯密銃面前顯得不堪一擊。
可是面對普通的明軍他們的戰力還是異常兇悍的,很快登上城牆的明軍就被這些白甲牙喇殺得節節敗退。
一看軍中最精銳的家丁有被趕下城頭的趨勢,劉招孫便親自登城殺敵。
雙方已經短兵相接了,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此時就看誰的意志力更堅強了。
額亦都雖然已經年近六十了,但依然勇猛無比,只見其手中的大刀劃出一道道冰冷弧線,不斷斬殺著周邊的明軍。
劉綎以刀法見長,人送外號“劉大刀”。
劉招孫作為劉綎的義子,自然也得到了他的真傳,在幹掉了兩個白擺牙喇後,他朝同額亦都衝了過去。
劉招孫對準額亦都就是一朝“力劈華山”,額亦都揮刀格擋,很快兩人的刀刃相互碰撞在一起,甚至還摩擦出了陣陣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