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比大汗小兩歲的額亦都很早就跟著努爾哈赤一同起兵了。
深得努爾哈赤的信任,其本人作戰勇猛被冊封為一等公,賜號“巴圖魯”。
額亦都此時手中有三千人馬。
建州牛錄同漢軍牛錄各佔一半。
雖然兵少,不過寬甸堡8米高的城牆可是整個建州地區最高的,對於堅守這裡他還是很有信心的。
明軍的主攻方向必然是南城,他在東西兩城各佈置了五百人,自己親自率領1500人鎮守南城。
將五百名預備隊交給了自己14歲的小兒子遏必隆,如今建州13歲以上的男丁全部都要上戰場了,這次正好讓他歷練一番。
寬甸堡沒有護城河,不過卻有兩道壕溝。
第一道壕溝距離城池比較遠,城上的箭雨射出後,紛紛落在了明軍的楯車之上。
城上的鑲黃旗見狀大罵明軍無恥,居然盜用大金的楯車。
劉綎同這些韃子交戰多次了,也曾經繳獲過不少的楯車。
思來想去他覺得韃子的楯車還是蠻實用的,於是直接令人打造了上百輛以做攻城之用。
明軍雖然也有火銃手不過他們的鳥銃射程只有60步,且無法越過楯車對城上進行拋射。
故而明軍使用的也是弓箭,只見明軍利用楯車的掩護,不斷將箭雨射向城上。
此時的八旗長時間同李獻忠麾下的開原明軍作戰,其實他們都已經習慣了明軍的火銃,劉綎一下子使用弓箭,反倒是讓額亦都有些不適應了。
說實話,他自己也拿這些楯車無可奈何。
很快明軍就順利的填平了寬甸堡外的第一道壕溝。
雖然說雙方射的不亦樂乎,可惜距離較遠,加上又有楯車以及城牆的掩護,所以弓箭實際給雙方造成的殺傷都不大。
不過到了第二道壕溝後就不一樣了,因為那裡距離城牆只有四十步了,無論是弓箭還是火銃都能夠射到對方。
額亦都抓住機會,命令城上的鑲黃旗對準楯車後的明軍突然來了一陣齊射。
韃子的弓箭如同暴雨般向攻城的明軍傾瀉而下,箭矢無情地插入明軍的軀體。
不過好在進攻的明軍大所是精銳部隊有不少穿著這重布面甲,真正被直接射殺的並不多。
但是這波攻擊依然給明軍的填壕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不過明軍畢竟人多,很快城下的明軍弓手就還以顏色。
隨著一波波箭雨射上城頭,鑲黃旗也開始出現了傷亡。
雖然他們全部都是身披重甲,直接被射中要害陣亡計程車兵並不多,可是明軍的箭雨還是阻斷了他們的放箭節奏。
明軍也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趁機填壕。
“砰、砰、砰”
隨著一陣白煙冒起,好幾名正在張弓搭箭的鑲黃旗被明軍的鳥銃射穿了胸膛。
此時劉綎也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現在明軍的弓箭同鳥銃已經完全壓制了城上的韃子。
只要填平了壕溝,他還是很有信心攻下寬甸堡的。
他也知道如今韃子的八旗中有半數是漢軍,其中還有部分是朝鮮人,已經不能同薩爾滸時期的韃子相提並論了。
此時遏必隆說道:“阿瑪,我們的漢軍牛錄也有大量鳥銃,如今明軍既然將楯車推到了四十步內,我們的鳥銃應該有機會射殺他們。”
遏必隆提醒的很及時,當初明軍守城時經常用火銃洞穿自己的楯車。
既然明軍可以冒盜用自己的楯車,那麼自己同樣也能用火銃來對付他們。
在一群盾牌手的掩護下,漢軍的火銃手們很快就將鳥銃對準了城下的明軍。
雖說他們的鳥銃沒有明軍的顆粒化黑火藥,但是也能打60步。
而且明軍的楯車並沒有牛皮包裹,只是簡單的使用了木板,防禦力還是有所欠缺的。
“砰、砰、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