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長的棧橋上到處都是負責卸貨的碼頭搬運工,以及等待進入港口的貨船。
營口市舶司的稅吏們正在抓緊對來往的商船進行實物徵稅。
距離商業碼頭4裡外則是一座水寨,很快巨大的風帆以及高聳的船艏樓和船艉樓就映入眼簾,這是典型的西班牙蓋倫帆船。
尤其是桅杆的頂部幾面四方形的黃色日月龍旗,在陽光的對映下顯得格外醒目。
茅元儀說道:“這艘西班牙蓋倫帆船就是在澳門向葡萄牙人購買的,滿載排水量680噸。船上裝備了48門最新式的12磅紅夷大炮,實心彈同開花彈都可以發射!”
這雖然是一艘二手的戰艦,連船帶圖紙,也足足花費了白銀四萬兩。
畢竟這個噸位已經是葡萄牙人的主力艦了,其實他們並不願意賣,要不是湯若望這筆買賣還真做不成。
李獻忠指著邊上兩艘小一些的蓋倫船說道:“不是說只買到一艘戰船嗎,怎麼邊上還有2艘?”
茅元儀笑著說道:“這2艘其實是商船,滿載排水量480噸,我尋思著我們自己有炮,這些商船的結構其實和戰船差別不大,只是船艏樓和船艉樓沒有這麼高,另外炮位少一些。”
“但是價格卻比戰船便宜的多,2艘打包價才1萬6千兩。”
蓋倫商船其實也很容易改造,只是商船進行接舷戰比較吃虧,船如果是作為炮船使用問題不大。
反正現在自己的火炮工廠可以生產大炮,改造商船確實比造船快的多。
如今2艘改造完的炮船也裝有36門速射的6磅佛郎機火炮以及8門12磅紅夷大炮,同荷蘭或者西班牙的武裝商船打,火力或許還是有些吃虧的。
但如果對手是南方的海盜,或者東瀛的倭寇,這火力絕對是妥妥的碾壓。
如今遼東水師連買帶改,也擁有了3艘主力戰艦。
按照之前李獻忠的提議,分別被命名為“開原號”、“鐵嶺號”以及“撫順號”。
遼東水師招募了50名葡萄牙的水手和教官,剩餘的水手和炮手則是從明軍駐朝鮮水師挑選出來的,另外還招募了一批新水手作為預備力量。
此外營口還有一個大型的造船廠目前已經建成了兩個船塢,船工有從澳門招募的葡萄牙人,更多是從大明各造船廠招攬來的工匠,以及遼東本地招募的學徒。
李獻忠的設計的風帆戰列艦建造難度有點大,葡萄牙船工表示以現在營口船廠的條件是無法建造的。
目前他們鋪設龍骨的是一種修改過的西班牙蓋倫帆船,類似於英格蘭的輕型蓋倫帆船。
設計的滿載排水量為800噸。
不過這艘船最快也要一年以後才能完工。
目前遼東水師還需要操練,幾個月後應該就可以形成戰力了。
李獻忠準備在仁川也設立一個造船廠用來建造商用的蓋倫帆船,畢竟他們現在都是利用水師的福船載貨,船的承載量還是打折扣的。
尤其是福船的遠洋航行效能並不好,跑跑遼東到朝鮮這樣的短距離航線還湊合,如果到日本甚至是琉球可就吃力了。
而且造船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免費的朝鮮勞工體現出了巨大的優勢。
檢閱完水師之後,李獻忠就立刻從營口北上遼陽。
畢竟眼下出徵建州才是頭等大事,他當然需要薊遼總督閻鳴泰的協助。
只是這一路上他發現遼東的旱情也很嚴重的,現在是夏季,按理說河流的水位應該比較充足的。
可是連遼河這種大河的水位都已經開始下降了,幸虧還沒到停航的地步。
閻鳴泰見到李獻忠黯然回到遼東也十分高興,畢竟他倆現在是綁在一根繩上的螞蚱。
如今東林黨當道,要是李獻忠垮臺了,他這個薊遼總督兼遼東巡撫也就當到頭了。
閻鳴泰此前已經收到了內閣首輔葉向高的指示,要求他協助李獻忠征討建州,不過迄今為止朝廷也僅僅只是撥發了20萬石糧草以及兩千多斤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