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鄭貴妃冊封皇后以及太子朱常洛監國的聖旨便昭告天下。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這是萬曆妥協了。
用“太子監國”換來了鄭貴妃封后。
可接下來的一幕則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監國太子朱常洛對本次的闖宮事件,非常憤怒。
太子朱常洛直接令內閣首輔方從哲致仕,啟用了前首輔東林黨人葉向高擔任內閣首輔。
並對這次所有參與闖宮的大臣進行了罰俸半年的處罰。
而且很快大家就發現,凡是這次參與闖宮的大臣都被排除在了增補內閣成員的名單之外。
這使得劉一景這些闖宮功臣大失所望。
原本他們還想憑藉自己的表現,給太子殿下留下一個深刻地印象。
沒想到是馬屁拍在了馬腿上,直接斷了自己的入閣升遷之路。
監國太子朱常洛一改當初萬曆皇帝怠政的毛病,僅僅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幾乎補齊了萬曆朝這幾十年來的官員缺口。
也使得一大堆官員得到了升遷,使得朝廷上下對於朱常洛是一片讚揚之聲。
當然其中並不包括戶部,因為官員餉銀的支出一下子大了許多。
最終內閣成員被擴充到了五人,分別是:內閣首輔葉向高、次輔史繼偕、大學士何宗彥、韓爌、朱國祚。
朱常洛還是很注重搞政治平衡的,首輔他選擇了東林黨的葉向高,次輔便選擇了前首輔方從哲推薦的同為浙黨的史繼偕,使得兩人相互牽制。
另外三個閣臣除了韓爌為東林黨元老外,何宗彥同朱國祚既不是東林黨也不是“齊、楚、浙三黨”人士。
此二人都曾經做過朱常洛的東宮侍講,也是太子的堅定支持者,暫時可以將其稱作“太子黨”。
看的出來在內閣成員的選擇上朱常洛還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他重用的人都是自己的絕對支持者。
雖然他有重用東林黨人的意思,但也明顯是留了一手,防止東林黨人一黨獨大。
不過很可惜,他的想法很好,但是畢竟長期不在朝堂,對於官員背景的瞭解也很有限。
而他目前手中的情報網甚至還比不上李獻忠的情報司。
何宗彥同朱國祚雖然不是東林黨人,但其同東林黨的政治主張十分接近,這使得次輔史繼偕根本就是孤掌難鳴。
在史繼偕的努力下,“齊、楚、浙三黨”勉強保住了兵部尚書熊廷弼的位置,但其他位置幾乎不是被東林黨就是對東林黨有好感的官員佔據。
其中吏部尚書張問達、禮部尚書韓爌、刑部尚書王紀、左都御史趙南星、大理寺少卿曹於汴、吏部侍郎劉一景、兵部侍郎王在晉、太撲卿畢自嚴、刑部侍郎喬允升、左督副使楊漣全是東林黨人。
很顯然東林黨人一下子佔據了朝廷大部分的實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今大明朝堂迎來了一個東林獨秀的時代。
更讓文官們吃驚地是,內廷的位置也很快得到了補缺。
已經空缺了十餘年的司禮監,居然被太子殿下重新啟用了。
原慈慶宮的的管事太監王安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並提督東廠。
而坤寧宮的管事太監崔文升也被提拔成了司禮監秉筆太監。
位於東安門原本已經長滿了荒草的東廠,如今又一次熱鬧了起來,大量的東廠幡子開始活躍在京師各處。
文官們發現這位監國太子似乎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對付。
儘管由於萬曆數十年的怠政,使得大明的朝政顯得有些混亂不堪,至少在表面上朱常洛做的還是挺像那麼回事的。
即使在如此繁忙的情況下,他仍然堅持每天晚上去看望一次萬曆,並挑一些重要的事情向萬曆彙報。
使得朝廷上下都一直誇讚太子殿下仁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