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遊擊將軍祖大壽已經在營口恭候多時了。
本次駐朝明軍的三千人馬由開原同鐵嶺各關征調的2200名明軍,加上皮島的原800平虜衛組成。
在將從澳門購置的火炮卸下後,兩千多名明軍即刻登船。
而後他們又從皮島將孔有德等人接上了戰船。
由於此前孔有德等人見過朝鮮王李倧,所以他們率領1千人直接接管了黃海道的首府海州,以防止建州韃子再次南下威脅到開京以及漢陽。
很快大明的水師就在後世的仁川附近登陸了。
當巡邏的朝鮮水師戰船看見這麼多鉅艦的時候直接嚇壞了。
畢竟不是入侵,李獻忠還是派人通知了一下朝鮮人。
而後他們便直接在仁川附近登陸了。
過了大約半個時辰,朝鮮王李倧派出了自己舅舅具宏,親自前來迎接天兵的到來。
大明的水師官兵直接留在了港口。
李獻忠則帶領兩千人馬浩浩蕩蕩的一路開進了朝鮮的王城漢陽。
由於之前朝鮮使者已經帶回了明軍將派兵駐紮在朝鮮的訊息,所以李倧還是有心裡準備的,將漢陽城內的禁衛軍營騰空,作為大明軍隊的營地。
穿著重型布面甲的明軍,排列成整齊的隊形,很快就進入了漢陽城。
朝鮮的百姓見到明軍如此威武,頓時趕到歡欣鼓舞,有了明軍的庇護他們就不用再受到韃子的威脅了,瞬間就爆發出了巨大的歡呼聲!
而此時朝鮮王李倧早就帶領朝鮮的文武大臣身穿禮服在使館門口恭候李獻忠的大駕了。
作為大明王朝的屬國,朝鮮王為郡王級別,享受親王待遇,也是可以穿龍袍的。
不過穿的是大明特賜五爪龍袍,雖然是五爪,但是袍子上團龍的數量和大明皇帝是有區別的。
眼前那個穿著紅色五爪龍袍的青年男子,想必一定就是朝鮮王李倧了。
看到李倧後,李獻忠也主動下馬。
不過此時他並不需要行禮,相反如果明使宣讀詔書的時候朝鮮君臣要對大明的使者進行“五拜禮”。
所謂“五拜禮”,《明會典》是如此記載的:“稽首頓首五拜,為臣下見君主之禮。”
基本上就相當於跪地磕頭,反覆五次。
當然朝鮮王也不是一直都行“五拜禮”。
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後大明國力衰弱,此時的朝鮮王就拒不實行“五拜禮”,而僅僅只是進行鞠躬禮。
直到嘉靖年間大明國力重新上升,朝鮮王才又乖乖地實行了“五拜禮”。
此時的朝鮮王李倧最希望得到大明的冊封,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進行“五拜禮”。
李獻忠拿出了一道聖旨後,只見朝鮮王李倧帶頭恭恭敬敬地向李獻忠行了“五拜禮”。
他行禮非常虔誠,磕頭甚至都咳磕出了聲響。
不過聖旨的內容卻讓他大失所望,這並不是大明皇帝對其王位冊封的詔書。
只是任命李獻忠為大明駐朝鮮總督,並且派遣駐朝明軍駐紮朝鮮的詔書。
不過李倧並不敢表現出不滿,還是很恭敬地表達了對大明皇帝的感謝,畢竟明軍的到來使得他們可以不同受到韃子的威脅了。
之後李倧在昌德宮為李獻忠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