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獻忠在紅透山修城挖礦無疑是在建州身上剜肉,遠沒有他說的那麼輕鬆。
做了47年的皇帝,其實他能看到的遼東只是奏摺上的遼東。
這一刻他甚至有將遼東交給李獻忠的衝動,不過理智還是告訴他暫時不能這麼做。
所以方從哲將遼東戰報傳來時,萬曆早就已經對遼東的情況瞭如指掌了。
內閣的戰報並沒有欺瞞自己,只是對於戰鬥的經過以及對手的兵力描述比較含糊一些。
對於這次戰敗遼東經略袁應泰肯定要負主要責任,萬曆隨即下旨將其革職,押解京師問罪。
至於遼東經略的人選,內閣暫時沒有推薦補缺,只是說可以由遼東巡撫閻鳴泰暫時負責遼東的軍政大事。
兵部尚書熊廷弼將親赴遼東主持防務。
對於這點萬曆算是認同了方從哲。
只是接下來對西南宣慰司的安撫成了讓萬曆頭疼的事。
經過方從哲這麼一提醒,萬曆也意識到如果不好好安撫西南很可能要出亂子,一個遼東已經讓自己頭疼不已了,西南再亂起來他可真的要撂挑子了。
可如今內閣沒有銀子,方從哲倒是沒敢向自己直接討銀子,但要求從自己的內帑中先借30萬兩給戶部,等今年的“遼餉”徵收完畢後,戶部再將30萬兩銀子劃給內帑。
說到底這也是遼東戰敗惹出來的禍事,用“遼餉”來填這個窟窿也是無可厚非的。
不過要萬曆墊銀子這可是要了他的老命了,於是他便想起了李獻忠。
雖說剛剛才從李獻忠那裡拿到了一個銅礦,但是現在除了這位寧遠伯,他實在是想不出還有誰能替自己搞銀子了。
很快熊廷弼就從京師中挑選了三千京營北上遼東,準備拿袁應泰回京治罪。
但是他們還沒抵達遼陽,就傳來了遼東經略袁應泰在府中上吊自盡的訊息。
很顯然這是東林黨人給袁應泰提前送了訊息,導致他畏罪自殺了。
不過袁應泰的死活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反正東林黨在遼東的勢力已經被清除了。
熊廷弼很快就趕到了鴉鶻關。
目前鴉鶻關的明軍有1萬6千餘人,加上熊廷弼帶來的三千人也有將近2萬之眾。
明軍之中西南各宣慰司的殘兵約為六千人,這些士兵如今士氣全無,肯定是不能用了。
思來想去也只有李獻忠麾下的5500騎兵可以用來出擊。
不過對於解寬甸之圍,李獻忠卻表示無能為力。
根據情報本次韃子圍攻寬甸總共出動了6萬2千餘人。
目前至少還有5萬人。
就算他帶兵出關也無法硬扛韃子替白桿兵解圍。
至於透過進攻赫圖阿拉來“圍魏救趙”也不現實。
因為如今有界藩城的阻擋,導致他無法從赫圖阿拉直接退回撫順關。李獻忠一旦深入赫圖阿拉,努爾哈赤只需要回兵就可以對他來個“關門打狗”。
最後李獻忠給出的建議就是暫時放棄寬甸堡,然後靜觀其變,等有了變數再解寬甸之圍。
儘管對於放棄寬甸堡,熊廷弼從內心是無法接受的,但目前的情況就算他強逼著李獻忠出關,也解不了寬甸之圍。
眼下白桿兵只有自求多福了!
當然了李獻忠並不是無的放矢,畢竟這個“禍水南引”的方案就是他一手策劃的。
其實朝鮮人同女真人的關係並不好,歷史上金國被蒙古人趕出遼東後,由女真貴族蒲鮮萬奴建立的東夏國就長期征伐高麗。
幾乎每一年都會征討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