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仗了?
龐統聞言一驚,頭伸出窗外,認真的觀察樓下繁華的街道,憑他武道先天的修為去仔細聆聽那些商販的交易。
正所謂見微知著,他很快就從這些交易中,發現了大漢在悄無聲息之間的變化。
同時他也感慨,孔明還是比他更細心,剛才與他言談時,都不忘觀察各處。
接著便是疑惑,大漢國力鼎盛,已佔得一洲之地,還要與誰開戰呢?
東海眾仙島,或南海諸島國?
龐統細想一番,很快便有了答案,他對諸葛亮說:“朝廷終於決定要對西方那些王國動手了?”
諸葛亮微微頷首:“不錯,從近段時間商部公佈的新聞週刊就能看出些端倪,我大漢已經連續終止了烏斯藏國、寶象國、烏雞國、車遲國的商業往來。”
龐統也看過這些新聞,所以方才能做出這個判斷,他知道這些西方王國正是大漢西進的阻礙。
另外再結合民間各行業的變化,可以看出大漢正在調整各種政策,為戰爭做準備。
諸葛亮又道:“不喝了,最近忙著應試,我都沒來得及去看朝廷最新的新聞動向。”
說完,身形一閃,就消失不見了。
龐統抓了一把吃的,連忙追上去:“等等我。”
……
大漢的科舉分文科與武科。
文科原本有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級,由於人王劉秀放權於內閣,所以取消了殿試,只留前三級。
其中會試之後,是由內閣丞相們共同閱卷,才確定最終的三甲名次。
科舉每三年一屆,今年進行的正是第五十四屆的文科會試。
會試之前,主考官郭嘉、法正、魯肅正在商議第三場的策問考什麼。
郭嘉笑著說:“就定大漢西進之策吧,看看能不能從這些考生裡抓個丞相出來。”
法正搖頭:“這個對他們太難了,西進的關鍵資訊都在內閣之中,未曾見報,能從平時的生活中看出這些細微變化的考生,恐怕寥寥無幾。”
魯肅皺眉道:“考生們都在緊張應試,應該沒人會留意近段時間朝中和民間的變化。”
雖然有兩人反對,但策問題目還是定為大漢的西進之策。
因為郭嘉是主考,法正和魯肅是副考。
另外,郭嘉還是第五十二屆科舉的文科狀元,魯肅是榜眼。
而法正是第五十三屆的文科榜眼,當時的狀元是周瑜,探花是楊修。
……
會試開始後,諸葛亮和龐統一同進了貢院,找到各自的考室。
因為朝廷專門安排了仙人檢查,所以根本沒人有機會作弊。
龐統坐在考室內,給自己暗暗打氣:“這次一定要贏了孔明,比他名次更高才行!”
他也幻想過位列一甲,但大漢最近二三十年的天才太多了,所以能超過孔明,他就滿足了。
接下來的考試,龐統答得很順利,覺得自己至少能得個二甲前列。
直到最後一場策問的題目下來時,龐統愣了。
大漢的西進之策?竟是這個題目!
他又苦笑起來:“我不如孔明也。”
上次圍爐煮茶之後,他就與諸葛亮一直在研究大漢對西方的各種政策變化,並且也推演了大漢西進的策略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