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掌櫃的,您這是要擴菜窖嗎?”
“是啊!”
“要擴多大啊,您等我晚上糧行打烊了,我來擴吧,我幹過這活。”
“擴到裡面能住五百個人。”
我這段時間調查了一下,這山河村大概有九十多戶,人口近四百口,再考慮一下長遠,像新生人口啊,結婚娶媳婦啊,放東西啊什麼的,所以一步到位最好是有個能容納五百人的避難所。
但是,我明顯看到趙東來的臉抽搐了一下:
“掌櫃的,那可就太大了,咱們沒那麼多糧食放啊。”
“我要用來住人的,五百個,你能擴?”
“掌櫃的,我一個人擴不了,要不咱們僱許老三兄弟吧,他們兄弟是挖菜窖的好手呢,村裡大半的菜窖都是他們兄弟挖的。”
哦?還有這種人才?
說實話我心動了,剛才這三個多小時的挖掘我真的是累得沒脾氣了,甚至都想放棄了,現在趙東來這一說,我心裡也活泛了:花點銀子僱人挖吧,要不避難所沒挖出來呢,我先累斃在這了。
“你說那許老三兄弟,擅長挖洞?”
“可不是嘛,就是今天在咱店裡空手套白狼那個大個子,最開始那一斗米還是跟咱佘的呢,他站在那人沒挪窩就賺了咱們一斤多米……”
趙東來又來了,我苦笑著按了按太陽穴,聽著趙東來喋喋不休。
現在距離1931年9月18日,也就是九一八事變還有十七個月,再算上山河村距離戰爭發生的主要地點較遠,大概在1932年2月份左右,山河村所處的位置也將徹底淪陷。
所以還有大概兩年多的時間為我的計劃做準備。
“掌櫃的,今天一天,各種米麵雜糧,一共賠掉了十九斤。”
“大概來了多少人?”
“後面傳揚開了,來了五十多人。”
“五十多人才薅了十七斤?”
“我和媳婦都忙不過來,前面的人不走,後面的人擠不上,要不賠得更多,這以後,還不得天天這樣啊。”
老百姓日子苦啊,為了幾兩一斤的糧食就願意在這小店裡擠上一天。
趙東來堅持要改掉這個大斗出小鬥進的規矩,後來跟他進行了一番深入的探討商量之後,決定製定以下規則:
一、沒有地的佃戶,五十歲以上的每人每天可領一斤粗糧,五十歲以下領半斤,男女等同。可來借糧,無利息,秋後還。
二、有地者,二畝及二畝以下者,可來借糧,無利息,秋後還。
三、有欠高利貸者,可來借錢糧還債,無利息,秋後還。
四、免去大斗出小鬥進規則。
五、招做工的,要佃戶,不限制年齡,供飯外加每天兩斤粗糧或半斤細糧,亦可折銀。
商量好以後,趙東來找來紅紙,研了墨,鄭重其實地將這規則寫在紙上,然後找來木板做了個牌子,準備明天立在門口。
牌子做好後,趙東來盯著那牌子看了一陣,眼圈突然紅了:
“這都是為咱窮人著想呢,掌櫃的,你還說你不是神仙老爺嗎?”
“我真不是,神仙才不會管這事。趙東來,你沒事就去問問那許老三兄弟,來給我擴這菜窖,具體怎麼擴,等明天加上願意做工的人都來齊了,我跟大家一起說。”
“掌櫃的,我這就去。”
趙東來轉身出去,我回到屋裡,開始給這避難所畫草圖。
如果需要五百人在裡面吃住,按照每人兩平米的空間來算,至少要一千平米,如果再算上吃喝拉撒的活動空間,需要的地方就更大,看看這院子的面積,想必把這後院下面全都挖空了也不夠。
如果五百人全都擠在一起,這也是個麻煩事,最好是能把空間都間隔開,然後再由通道連線……
足足想了一個晚上,我終於把初步的草圖畫了出來,只等著明天人都到了交代幾句就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