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李世民再英明,他終究是有老去的一天。
只不過,李承乾沒想到,這一天會來的如此之快。
當然,所謂的老,並不是指年齡方面的,而是心智方面的。
如今國富民強,已經讓李世民滿足了。
並且,李承乾也能看出來,李世民已經沒了前幾年的衝勁,開始要安享太平了。
但這卻絕對不是李承乾想要的。
他要的大唐,不說能擁有足以媲美后世科技與軍力。
但絕對要擁有與後世一樣的體制,一樣源源不斷的人才。
也只有那樣,才能讓這個民族一直富強下去。
……
次日,早朝。
當庭李世民便提出了九年義務教育之事。
但依舊如之前一樣,遭到了絕大多數大臣的反對。
尤其是魏徵等一眾老牌大臣的反對聲音尤為強烈。
當然,他們反對的也並非是讓年輕人學習讀書。
主要是因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是要由國家出錢的。
而大唐有多少年輕人?
不說有幾千萬,也得有一千萬了吧?
若是讓這些人都免費讀書,大唐每年要花費多少錢?
都不用去精確算計,只需要聽一聽,就知道這是一筆天文數字的開銷。
而大唐的國庫現在固然很富有,但也經不起這麼禍害啊。
魏徵直言道:“若是按照此等方法進行下去,不等第一批學子結業,大唐的國庫就得被掏空。”
“而且在這樣的政治體系之下,百人中能有兩三人出仕為國所用,那就已經算是極高的成材率了。”
“可剩下的人怎麼辦?”
“難道都讓他們去當教書先生去?”
“亦或者說,朝廷給他們出錢出人,讓他們讀書寫字,最後卻讓他們去種地?”
“陛下,此等行為,完全屬於白忙,與其那般,還不如將科舉與大學的制度進行到底。”
“最起碼,每年都固定有百餘人進入朝堂……”
魏徵的這番話是最符合現在的情況的。
同樣也是絕大多數人的心中所想。
在他們看來,九年義務教育這事兒說起來實在是太過玄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