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歐洲的陳慕武,也在不經意間成為了施汝為旅途的見證者。
因為他基本上在施汝為去到一個地方後的一個月左右,就能收到一封或幾封從當地寄到英國去的信,寄信人基本上都是施汝為拜訪過的那些人。
而其中還零星夾雜著幾封電報,不論是信件還是電報的內容,都是稱讚陳慕武的此番義舉,並且表示自己一定會盡全力配合這次的選拔考試。
這讓陳慕武對這次在國內舉辦的選拔考試,心情從緊張變得越來越有信心。
這種信心一直持續到了陳慕武結完婚之後,回到斯德哥爾摩開始準備有關學校開學的相關事宜。
從英國到瑞典,和他一起同行的,不僅僅有他的太太陳艾芙,還有陳慕武從劍橋大學薅來的幾個“苦力”。
這些人中,有來參加陳慕武婚禮的客人,比如說從哥廷根大學來的馮·諾依曼,和從慕尼黑大學來的海森堡,還有來到劍橋大學一年多的,一直跟著狄拉克學習的俄國人朗道。
芝加哥大學的奧本海默,也想著跟陳慕武一起直接從倫敦去斯德哥爾摩,但是被後者無情地轟回了美國。
陳慕武讓他先回國內處理好相關的事情,然後再說去瑞典的的事情。
他把這麼多人集合到一起,其實是想要在王子學院第一批學生到來之前,先把日後教學的教科書給編纂出來。
海森堡和馮·諾依曼,都是之前在卡文迪許實驗室裡陳慕武的辦公室裡,一起編寫量子力學講義的那些人。
只有在劍橋大學已經取得了教職的狄拉克實在走不開,所以陳慕武選擇帶上了跟著狄拉克一起學習的朗道。
朗道後來也出版過一套教學用的書籍《理論物理學教程》,讓全世界物理系的學生掉了不知道多少根頭髮。
這套書在中囯國內翻譯出版過全本,因為有國家專門的專案資助,所以還不止出版過一個版本。
但是在本,想要學物理的大學生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在二十一世紀,本上一次翻譯出版《理論物理學教程》還是在1970年,不但只有這麼一版,而且翻譯得十分垃圾,關鍵是自從1970年初次印刷之後,出版社早就已經不再版這本書籍了。
距離1970年過去五十年後,有本人提出來,朗道的《理論物理學教程》應該重新翻譯出一個更好的版本,但是本國內沒有任何一所官方機構願意承擔起這項基礎教材的翻譯工作。
到最後,是在仙台的東北大學的一個學生社團裡的六個本科生用愛發電,他們開始自發地一邊學習俄文,一邊嘗試從俄文版翻譯出最新的本版。
因為是學生社團,經費要從學校那邊獲得,而學校有關社團經費的分發,又是根據校園裡的人氣投票來進行排名的。
一個全都是由理工科宅男組成的毫無吸引力的社團,又怎麼能和劍道部、棒球部、管弦樂團和合唱隊競爭?
總之就是這個社團的翻譯工作十分緩慢,花了幾年的時間,連《理論物理學教程》的第一卷《力學》卷還沒有翻譯完。
莫名其妙地被陳慕武點名,還要和他一起去斯德哥爾摩,朗道有些不可思議。
在得知去斯德哥爾摩的任務,是要和陳慕武還有幾個歐洲知名大學的博士們一起編寫教材,朗道就變得更加震驚了。
就憑我?何德何能啊?
然而點了這些人的陳慕武還不算完,他又寫了一封信,寄到了德國柏林。
過年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