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博洛尼亞大學提供的會議條件,也不允許他們在這裡做他們的實驗。
於是在《王子學院學報》創刊號傳遞到這裡之後,博洛尼亞當地的電報局成了許多參會人員必去的“景點”之一,他們紛紛把這個訊息透過電報傳遞給自己大學裡和自己熟知交好的實驗物理學家們,請他們代為驗證陳慕武發現正電子的實驗,究竟是正確還是錯誤。
有的電報剛發出去不久便有了迴音,這是因為實驗物理學家們同樣看到了《王子學院學報》的創刊號,並且已經根據陳慕武的論文復刻出了對應的實驗結果。
而剩下的那部分實驗物理學家們,則是在接到電報以後,就開始滿世界尋找這本斯德哥爾摩出版的學術期刊,想要看看陳慕武究竟又發表了一些什麼東西。
獲知正電子被發現不是陳慕武為了面子憑空捏造,而是已經被許多實驗室重現出來板上釘釘的一件事之後。
比起陳慕武要在本屆數學家大會上發表的題為
《中囯古代數學發展史》的這篇演講,還有更多的人都想聽一聽,陳慕武對他自己這幾個創時代的物理學新發現,到底有何看法。
於是在陳慕武發表演講的那一天,原本屬於是最不受重視的一個分會場,數學史分會場當中,卻擠進去了數量最多的人員和聽眾。
因為臨近會議的閉幕式,就連來參加會議,將要在閉幕式上發表講話的義大利國王伊曼紐爾三世,今天也饒有興致地來到了陳慕武演講的會議現場。
這些人在會場場內,聽陳慕武講了快兩個小時的中囯古代數學史記,從結繩記事到甲骨文,從大禹治水中所使用到的規矩與準繩,從《周髀算經》到《九章算術》,從劉徽到祖沖之,從秦九韶、楊輝到朱載堉……
陳慕武這幾天在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日程間隙可謂是絞盡腦汁,把他大腦中有關中囯古代的數學典籍和數學家們的名字,全都列在了自己的演講提綱上。
他自己本身就用英語和德語雙語演講,會議主辦方又給他配備了一個能翻譯義大利語的翻譯。
整個下午的時間,陳慕武都在講他的有關中囯古代數學的發展史。
基本上來到會場聽他演講的這些數學家們,人人都知道了“《九章算術》就是中囯的《幾何原本》”,知道了劉徽的割圓術比阿基米德的更為先進,知道了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的“祖率355/113”和“中囯剩餘定理”。
陳慕武的演講過程中,臺下觀眾們的反應不盡相同。
歐美的數學家們,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聽說陳慕武提出來的這些書籍、理論和人物,越聽越覺得古代中囯遠比自己想象當中的那一個要高深莫測。
而來自本的數學家們,卻越聽越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我們東亞人在數學的研究上,一點兒都不比你們這幫歐米鬼畜差”的優越感。
在陳慕武的演講結束以後,坐在會場下面的觀眾們紛紛舉手,踴躍提問。
有人問陳慕武在演講當中提到的這些數學著作,是否有對應的英譯本、德譯本,如果有的話在哪裡可以買到。
然而有更多的人提出來的問題,卻和陳慕武今天的演講主旨沒什麼關係。
他們更感興趣的是陳慕武在實驗當中發現的正電子,昏昏沉沉聽了兩個多小時的有關中囯數學史的演講,他們等的就是這一刻。
“陳博士,聊一聊你前不久在斯德哥爾摩發現的正電子吧!”
“陳博士,說說中子你是怎麼發現的?”
“陳博士,為什麼化學家們找那些化學元素找了數十上百年都沒有找到,伱在短時間內就能發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新元素?你想好要把這兩種新元素命名成為什麼名字了嗎?”
“陳博士,如何看到貴國國內的政權更迭,南方政府已經徹底擊敗了北方的舊政權,完成了國內的事實統一。您覺得中囯會就此崛起嗎?”
……
呵呵。
提數學問題當然沒問題,因為這畢竟是國際數學家大會。
提物理學問題陳慕武也歡迎,他剛好能夠藉助這個平臺,來宣傳一下自己在斯德哥爾摩創辦的那一本《王子學院學報》期刊。
但是你提和數學和物理學都沒有關係的最後那種問題是什麼意思?
問陳慕武對那個有沒有信心,你這讓人怎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