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家鄉紐約,也有比較好的哥倫比亞大學,而在紐約附近的新澤西,甚至有在美國數一數二的哈佛大學。
持有劍橋大學博士文憑的奧本海默,在這兩所學校中取得一個教授職位並不是什麼難事。
但他最終捨近求遠,來到了五大湖邊的芝加哥,一是因為芝加哥大學的物理學研究水平,在整個美國來說是最優秀的。
二也是因為在劍橋大學裡運籌帷幄的陳慕武老師,幫他聯絡到了康普頓教授,為他爭取到了這裡的一個教授職位。
“中午好啊,康普頓教授!”
“羅伯特,中午好!說過多少次了,哎,不要喊的這麼生分,你叫我亞瑟就好了。”
“那可不太好。不管是在物理學上還是在芝加哥大學裡,你都是我的前輩。而你又和我的老師是陳慕武博士是好朋友,還引薦我進入到了芝加哥大學,成為一名教授。
“按照中囯的傳統文化來說,對您這種前輩直呼其名,本身就是一種不尊重的表現。”
奧本海默說的頭頭是道,康普頓聽的哭笑不得。
“說到伱的那位老師,陳博士,這不是今天的《芝加哥論壇報》上,剛好報道了一條有關於他的新聞。”
“什麼?我看看?”
說奧本海默從康普頓手中接過了報紙——“接”這個動詞用得實在是不合適。
他那個粗魯的動作和他的身份完全不相符,應該用搶奪這個詞才對。
奧本海默拿到報紙之後,便迅速的翻找了起來。
坐在一邊的康普頓好意提醒:“科技版,科技版!”
與此同時,奧本海默也在報紙上找到了陳慕武給《王子學院學報》刊登的那篇約稿啟事。
其實他本人並沒有在《芝加哥論壇報》上面打廣告,《芝加哥論壇報》也只不過是轉載了《紐約時報》上的訊息。
陳慕武會在《紐約時報》上打廣告,這本身就是一則新聞。
奧本海默很快就閱讀完畢了報紙上的這則新聞,康普頓見狀詢問道:“陳博士這本期刊現在處於初創階段,一定會非常缺稿子。羅伯特,你說我們是不是也寫一篇論文出來,然後寄到斯德哥爾摩去?”
奧本海默點點頭:“康普頓教授,我覺得我們確實可以這樣做。那就你寫一篇,我寫一篇,把我們各自最近的研究成果都寫上去,然後儘快寄給陳老師那裡。”
奧本海默嘴上答應了康普頓的邀請,心中卻在想著另外一件事。
陳老師早就和自己說過要辦學校這件事,而且在1926年自己和他一起回到中囯的時候,兩個人甚至還在仩海的瑞典駐中囯公使館裡,參加了由瑞典王儲出面的新聞釋出會,對外公佈了那所學校的辦學訊息。
陳老師曾經和自己說過,讓他回美國到芝加哥大學擔任物理學教授,只是一種臨時的妥協之策,是不得已而為之。
他還說如果等斯德哥爾摩那邊的王子學院建好,自己願意去那裡當老師的話,他一定會張開雙臂歡迎。
看報紙上的這條新聞,看樣子陳老師已經離開了劍橋大學,去到了瑞典自己的學校。
那麼現在是不是也到了自己要離開的時候了?
雖然芝加哥大學很好,康普頓教授和學校裡的其他老師對待自己的關係都不錯,但是奧本海默總覺得身邊沒有陳慕武,做題研究來就差著那麼點兒意思。
奧本海默已經在思考,自己這應該是先拍封電報詢問一下,還是直接就動身,去紐約登船前往斯德哥爾摩。
距離勇敢的飛行員林德伯格先生,獨自駕駛飛機跨越大西洋,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
起步了很多年的航空業,究竟什麼時候才能開通從美國到歐洲的航線?
奧本海默心中怨恨那幫冒險家們已經騙到了那麼多的經費,來來往往跨越大西洋的飛行也已經飛過了好幾次,但始終都不開頭商業客運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