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令他失望的是,在會場的角落裡,愛因斯坦和維特根斯坦正討論得熱火朝天,他根本就沒聽陳慕武在講臺上的發言,更別提再抬頭看他一眼了。
這也是陳慕武設想中的情況之一,他沒往心裡去,繼續發言道:
“而後氘原子核和又和氫原子核聚變產生氦-3,在這個反應當中釋放了大量的能量,很可能就是太陽的能量來源。
“這只是愛丁頓教授和我基於在卡文迪許實驗室中得到的實驗現象,對太陽內部可能存在的核反應所進行的一種猜測。
“至於這種猜測是否正確,可能還需要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們聯起手來,利用更進一步的實驗和觀測,對這個想法進行驗證。
“氦作為上個世紀首次在太陽譜線中觀測到的元素,在太陽當中大量存在的不是氦-3這種同位素,而是氦-4。
“為了更加符合太陽內部的實際情況,我們還可以在剛剛那兩個猜測得到的核反應之上,外加一個新的核反應。——請幫我再切換到下一張幻燈片。
“兩個氦-3原子核,可以聚變成一個氦-4原子核,同時釋放出兩個質子。
“因為是在索爾維會議開幕前半個月內,我們才做成了這一系列核反應,所以最後一個反應目前還沒得到驗證,只是我的一種猜測。
“等會議結束之後,回到劍橋大學,這個核反應將是我接下來的工作重心。
“如果把前面提到的三個核反應結合到一起的話,那麼這個太陽系中的核反應過程,可以綜合寫作四個氫原子核,透過一系列聚變反應生成一個氦核,並釋放出若干能量。
“這個核反應正是幾年之前,愛丁頓教授在他的某一篇論文中,曾經提出來的一種猜測。
“現在看來,愛丁頓教授的理論很可能不是猜測,而是一種現實。”
講完幻燈片上的全部內容,陳慕武乾淨利落地鞠躬下臺,一點兒也不拖泥帶水。
至於提問,這次會議設定有專門的討論時間,也就不在演講後另設提問環節。
臺下坐著的諸位物理學家當中,有的人在討論量子力學根本就沒聽講,有的人聽懂了,有的人也是有點懵逼。
這其中還有一位,則是既聽懂了,又一臉懵逼。
愛丁頓實在是想不明白,這些個實驗和透過實驗總結出來的結論,明明大部分都是陳博士一個人做出來的,可他為什麼要在整個演講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提到他自己?
而且他還在最後幾乎把功勞都推到了自己的身上,那感覺就像是強行要把自己說成是發現了太陽奧秘的第一人。
來之前在劍橋大學的時候,陳慕武可從來沒跟自己透過氣,還有這麼一種情況啊?
他今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愛丁頓很想把剛剛還走過自己身邊的陳慕武給攔下來,向他詢問具體的情況。
可他的大腦卻阻止了他這麼做,陳慕武才剛剛在臺上對著他一頓誇讚,現在自己就來這麼一出,很容易讓在場的物理學家們誤會,是不是陳博士和自己之間有不和。
如果這個流言傳出去的話,到時候丟人的就不是他們兩個人,而是一整個英國的物理學界。
陳慕武不知道愛丁頓的內心所想,他信步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旁邊,剛好和抬起頭來的愛因斯坦對視了一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