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重生,然後成為大科學家 > 83首次人工核聚變

83首次人工核聚變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隕神記 末世全能劍神 [英美娛]搖滾情史 [鬼滅]千裡 從無限開始征服萬界 世嫁 獸世:星際萬人迷警報 快穿之在年代文裡做自己 快穿之小公主的異世之旅 穿書假千金作威作福 穿成惡毒反派後,全員重生了 綜影視之為你而來 蜉蝣託我觸青天 讀心吃大瓜,炮灰們集體發瘋啦! 賭我做個好神明 路人甲,但相親相到主角 重回九零好時光 全星際都在等我掉馬 驕美人[九零] 超脫在幻想世界

——不管在哪個時空裡,有了粒子加速器,又有了氘核之後,盧瑟福就總會想著加速氫原子核給氘來這麼一下,或者是加速氘原子核給氫原子來這麼一下。

區別就是陳慕武頂住了壓力,沒做這個實驗。

而奧利芬特作為一個初來乍到的學生完全照做,就完成了這個發現氦-3的實驗。

另外,奧利芬特在卡文迪許實驗室裡完成的這個氘和氫兩個原子核相碰撞,生成氦-3原子核的核反應,也是人類物理學史上,第一次成功進行的核聚變。

而一直到了1939年,氦-3才被人們首次從氦氣裡面分離出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愛丁頓也絕不可能在不知道氘和氦-3存在的情況下,直接猜出太陽內進行核反應的正確方程。

人們一直好奇太陽裡面那些源源不斷的能量究竟源自哪裡,這也是為什麼玻爾會提出能量不守恆在太陽中存在的原因。

到了後來,就算是粒子加速器已經發明瞭十幾年,人類的物理學家們卻依然搞不清楚,核聚變反應究竟應該在什麼條件下才會發生。

在1943年,珍珠港都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美國和本在太平洋上打得不可開交,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也在美國國內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都已經到了這個時候,曼哈頓計劃在物理學上的總負責人奧本海默依然在糾結思考著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原子彈爆炸靠的是核裂變,但是在核裂變之後釋放能量產生的高溫和高壓當中,氫和其他較輕的原子核,很可能聚變成質量更大的原子核,並且釋放大量能量。

——就像太陽裡面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的那樣,氫會聚變成氘,氫和氘又會聚變成氦-3。

而地球是三分海洋七分陸地,海水當中存在的氘原子,要比空氣中多得多。

還有就是空氣中的氦氣也不太穩定,只不過是比海水中的氘稍微穩定一些而已。

奧本海默擔心的問題就是,如果原子彈爆炸之後,產生了不受人類控制的鏈式反應,氫變氘,氫、氘變氦-3……等等,海洋裡的水和大氣裡面的空氣都會被點燃,地球陷入無盡的熊熊燃燒之中,並最終走向毀滅。

奧本海默自己一個人不敢承擔如此嚴重的後果,他只能去找那個向軍方建議自己擔任物理學總負責人的伯樂,康普頓去商量這件可能發生的事情。

他們兩個人對此都很悲觀,覺得與其讓自己親自參與的冒險活動把地球上的全部人類都送入到萬劫不復的深淵,還不如消極接受納C的奴役通知。

可是軍方那邊催得又很緊,愛因斯坦和其他科學家們聯名上書羅斯福,說德國那邊也在加緊研製原子彈這種不講武德的大殺器。

他們又不得不必須搶在德國佬兒前面,把這種可能會開啟地獄之門的鑰匙給製作出來。

最終還是康普頓拍板做了決定,如果計算出的結果證實,地球會被原子彈毀滅的機率超過千分之零點零零三,那他就會叫停曼哈頓計劃。

幸虧在最後,康普頓的計算結果低於這個康普頓設定的數值,曼哈頓計劃可以順利地繼續下去,小日子也能幸運地體驗到什麼叫做“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到1943年,全球最頂尖的物理學家們還在擔心核聚變會不會讓地球毀滅,那麼1927年,美國的那位叫做埃爾維的天文學家杞人憂天地擔心太陽有一天會爆炸,也無可厚非。

見到坐在自己對面的陳慕武表情凝重,一言不發,《泰晤士報》的記者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悄悄寫著些什麼東西。

“在我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劍橋大學的中囯陳一言不發,陷入到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深深思考當中,看上去好像太陽爆炸這個問題十分嚴峻,讓他很糾結。”

記者在寫下這段話之後,就打算出聲提醒陳慕武,畢竟他這次來到劍橋,是帶著一定的zz任務的。

不能讓英國的民眾們因為美國天文學家的一句“可能”就變得恐慌,開始惶惶不可終日,每天都在擔心著世界末日的到來。

英國政府那邊的意思是,天文學家們必須在這個時候站出來,不管他們的發言是正確還是錯誤,都必須要起一個穩定民心的效果。

所以前來劍橋採訪的事,才會交給在一定程度上會代表政府發聲的《泰晤士報》,去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採訪的,也是報社裡的其他記者。

來到劍橋的這位記者甚至都做好了如果陳慕武不體面,說一些不利於穩定民心的話,他就在報道上下功夫,幫陳慕武體面的打算。

“陳博士……”

“啊,啊!”聽到呼喚的陳慕武這才抬起頭,一臉歉意,“不好意思,記者先生,我剛剛在思考一些問題,一不留神就怠慢了你。

“你是來詢問我關於美國那位天文學家提出來的,太陽隨時都可能會爆炸這件事的看法,對吧?

“對此我的觀點是,這件事完全就是無稽之談,我們頭頂上的太陽穩定得很,就算我們地球上位於太平洋中的某座小島發生爆炸,太陽也絕無發生爆炸的可能。

“我想那位天文學家可能是錯誤地估計了太陽為整個太陽系提供能量的來源。

“二十年代初,劍橋大學天文臺臺長愛丁頓教授,第一個提出太陽內部可能正在進行著核聚變,由四個氫原子核聚變成一個氦原子核,減少的質量轉變成了能量。但是因為這個反應溫度要比太陽的溫度高得多,所以被其他的物理學家們所懷疑和否定。

“幾年之前,我和幾位同事曾經在倫敦的戴維-法拉第實驗室裡發現了氫的同位素氘,那麼太陽當中的核反應,很可能不是一步直達,而是分成幾步完成的呢?比如說兩個氫原子核發生聚變,產生一個氘原子核,然後兩個氘原子核再進一步聚變,產生一個氦原子核?這樣一來,是否溫度就會降低一些?

“科學研究不能只靠猜測,我打算儘快在卡文迪許實驗室裡模擬太陽中可能存在的核聚變反應,然後在第一時間向公眾公佈結果,用實驗事實來打消大家最近一段時間的恐懼。”

&nbsp本章完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大唐魔王傳 寒漪回憶錄 一戰筆記 大秦:金榜降世,祖龍求我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