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比希帕索斯稍微幸運那麼一點,他被消滅的只有自己的思考而已。
現在,狼,又出現了。
上一隻狼是羅素搞出來的,而搞出這一隻來的,是羅素在劍橋大學的學生,陳慕武。
要說這幫英國佬還真是煩人,他們總能時不時地就給你來上一個致命一擊。
馮·諾依曼從未在自己老師的臉上看見過這樣的表情。
茫然,頹唐,眼神中還帶著些許不甘。
“呃,老師,我覺得……”
他嘗試著開口安慰,但又不知道自己要說些什麼。
在《自然科學會報》郵寄到哥廷根的第一時間,馮·諾依曼就到圖書館閱覽室借閱了這本新的期刊。
讀完陳慕武的論文之後,他更加確信,不完美性定理是十分正確的,希爾伯特計劃永遠不能實現。
這些天,作為助手的他,幫忙送了不知道多少封信到這間辦公室裡,足以見得陳慕武的那一篇論文,在數學界濺起來多麼大的一片水花。
可馮·諾依曼不敢向老師表明這件事,於是就一直拖到了今天,外爾的來信,讓他最終意識到了自己犯了個錯。
希爾伯特朝他擺了擺手,算是緩解了馮·諾依曼的侷促不安。
“約翰,你不必說了。你想說的話,我都清楚。
“錯了就是錯了,這件事情沒有什麼好尷尬的。
“我這輩子在數學上取得了那麼多成績,到了臨退休的時候,犯一個錯誤,應該無傷大雅吧?
“我原本想著,再在哥廷根大學工作幾年,等到了1930年就退休去頤養天年。
“只是很可惜,陳博士的這篇論文,這篇再簡單不過的論文,在數學界橫空出世,把我未來的計劃全打亂了。
“不過他這次又給了我新的動力,讓我認識到了數學的神秘和自己的無知,我現在有了新的研究方向,那就是要在不完備性定理的基礎上,對我的計劃進行修補。
“這個計劃一天不修補好,我也就一天不退休,實在是因為帶著遺憾退休不甘心啊!”
原時空裡,希爾伯特確實是在1930年退休的,而哥德爾發表論文,提出不完備性定理的時間,是一年之後的1931年。
兩者之間存在著時間差,所以才能讓希爾伯特在退休儀式,說出那句最著名的“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必將知道”(Wir&nüssen wissen. Wir werden wissen.&nust know. We will know.)。
現在陳慕武在希爾伯特退休前就提出來了不完備性定理,而後者又打算延遲退休。
這句名言還能否出現,我們就不知道了。
發表完這段“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般的雄心壯志式的感言,希爾伯特又把目光落在了站在面前的助手的身上。
“約翰。”
“老師。”
“我交給你的任務,大概什麼時間能夠完成?”
希爾伯特指的是那個,嚴格證明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在數學上是等價的事。
“大概、還需要一段時間。”
希爾伯特點了點頭:“嗯,那你抓緊時間,爭取越快越好。在速度提升的同時,也千萬要保證論證步驟的嚴謹和準確。”
“好的老師,我儘快。”
馮·諾依曼覺得自己老師提出來的這個要求,多少有點扯。
他從瑞士蘇黎世來到德國哥廷根,還沒多長時間,怎麼可能那麼快就出結果嘛!
而且,如果這個問題這麼簡單的話,怎麼可能陳慕武1924年就提出了量子力學,到了1926年仍然沒有人能證明出來呢?
想到這裡,馮·諾依曼腦子裡突然有了另外一個想法。
陳慕武他,他連不完備性定理都能提出來,那他是真的證明不了量子力學的兩種計算方法等價嗎?
還是說,他其實是因為沒時間,或者不願意,或者認為太簡單沒必要證明?
馮·諾依曼立刻就變得危機感滿滿,趁著陳慕武的注意力都還放在數學當中,自己手頭這項工作必須要抓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