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新獨立之後,波蘭曾經幾次邀請居里夫人回到自己的祖國,並承諾為她在華沙建立一座鐳學研究所,供她繼續從事科學研究。
可是居里夫人卻拒絕了她的祖國的召喚,仍然選擇留在法國。
這並不能說明她的愛國是葉公好龍的表現,只是因為波蘭政府太窮了,別說提供研究經費,他們連鐳學研究所都蓋不起來。
而巴黎大學這邊最少還能給點錢。
居里夫人一生中都致力於為了祖國的華沙鐳學研究所的成立而奔走,到了1932年,這個研究所才最終建成。
當時的美國人民又給居里夫人捐了一克鐳,也是三克鐳當中的最後一克。
這克鐳在研究所的開所儀式上,又被她轉送給了華沙鐳學研究所。
居里夫人愛國,陳慕武也愛國。
居里夫人缺錢,陳慕武、呃、雖然他不缺錢,但是能找到比巴黎鐳學研究所給錢多得多的地方。
關鍵是陳慕武剛剛說出來的那個異地辦學的思路,也為居里夫人提供了一些啟發。
她在法國早就見識過赴法勤工儉學的那些中囯學生,他們踏實好學勤勞可靠,但因為種種原因,這個合作辦學的模式沒有繼續進行下去。
現在聽到陳慕武說,瑞典人願意提供學校和一部分經費,幫助中囯培養學生。
那麼同時幫助培養一些波蘭學生,是不是也可行呢?
這倒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值得自己以後再考慮考慮。
居里夫人沒有當時表態,陳慕武也不急這一時。
反正還有的是時間,瑞典的學校也還沒蓋好。
聖誕節前一天的談話,談了很久很久。
除了這些有關學業和工作上的話題,到最後居里夫人還是問到了逃不過去的一件事,小陳你什麼時候我的女兒結婚?以後會生活在哪裡?
得知陳慕武打算在一兩年之內結婚,並在婚後帶著他的妻子一起去瑞典之後。
居里夫人心中就又多了一個去斯德哥爾摩的理由。
外出逛街採購的約里奧和伊蕾娜在晚餐之前回到了家裡,即將成為一家人的五個人圍在餐桌吃了一頓聖誕大餐。
一夜無話,第二天早上,就到了大家拆聖誕禮物的時候。
奧本海默早就給陳慕武準備好了得體的禮物,這讓這位準女婿在孃家人面前很有面子。
他給艾芙和伊蕾娜送的都是首飾,只不過前者拿到手裡的更精美一些。
給居里夫人送上的是一臺收音機,在現在還算是一種比較新奇的高科技玩意兒。
而他給約里奧的,則是一塊手錶。
這也是在最近才新興起的一種鐘錶形式。
至少在十年之前,紳士們的隨身計時器,都還是以帶鏈子的懷錶為主。
陳慕武是鈔能力選手,但是剛剛畢業的艾芙卻不是。
她回贈給心上人的是一件親手織成的毛衣,因為隔山跨海,沒能親自量尺寸,可是這件毛衣穿在陳慕武的身上卻恰好很合適。
相比之下,居里夫人從她女兒手裡拿到的禮物,遠不如陳慕武。
同樣是毛線織成的衣物,陳慕武是一件毛衣,居里夫人是,一副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