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剛剛確實有些麻煩……”
陳慕武向他解釋了一下,那條譜線存在的問題。
“……不過我已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抓緊時間再重新做這個實驗,這次我們一定會成功的!
“哦還有,你也別閒著,趁這個時間給譜線拍一張照片,看能不能清晰地把它記錄在底片上,留著之後對比用。”
陳慕武忙著給實驗儀器裡降溫降壓,奧本海默在這邊回想他在哈佛大學曾經學過的,如何用底片記錄光譜。
經歷過懷疑、鬱悶和慌亂,實驗室裡的兩人又開始有條不紊地“運轉”了起來。
好在幾天之後,實驗必須成功也終於成功了。
如果這次還失敗的話,陳慕武就要懷疑人生了。
難道說萊頓大學的那幫人,賣給自己的是不帶一點兒雜質的純氫?
怎麼可能嘛!
奧本海默這次在分光計的目鏡裡,在之前發現那條譜線的相同位置上,看到了一條比上一次明亮了數十倍的清晰譜線。
雖然沒能製備出純氘氣,但是這條出現在氫原子光譜之外的新的譜線,就像是犯罪分子的指紋一樣。
它表明了一種比氫重的同位素,確實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奧本海默剛想跳起來,和自己的老師來個美國人那樣的擁抱慶祝。
結果一隻手馬上就搭在了他的肩膀上,狠狠地把奧本海默按在了座位上:“別激動,不小心碰到分光計的話,就又要調半天。先用底片記錄一下光譜才是正經事,畢竟寫論文的時候還會用到。”
美國人這才反應過來,這個發現,對自己來說,足以稱之為“偉大”。
但是對陳老師來說,這個發現在他的科研生涯當中,也只能排在很後面,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成果罷了。
所以他才能如此淡定。
奧本海默拍起了照片,而陳慕武則是換了一張桌子寫信。
H-1,H-2和H-3這三種三種氫的同位素,在中文裡有著很形象的翻譯,氕,氘,氚。
氣字頭下面的丨或丿的數量,就代表著同位素原子核裡所包含核子的數量。
原時空裡,尤里發現氘只花了不到半年時間。
可是有關重氫H-2命名這件事,美國和英國卻吵了兩年多。
美國人勞倫斯,也就是發明了迴旋加速器的那一位,希望用希臘語中的表示“第二”的deuteros為詞根,把重氫命名為deuterium,重氫核命名為deuteron。
但是盧瑟福在皇家學會上作報告時,卻指出英國學界都希望以希臘語中表示“雙倍”的diploos為詞根,把重氫叫做diplogen,重氫核叫做diplon。
兩位歐內斯特(很巧合的一件事是,盧瑟福和勞倫斯都叫這個名字),代表著兩國學界,對應該用哪一個希臘語單詞對重氫命名,隔著大西洋吵得喋喋不休。
最終還是發現了重氫的美國人取得了勝利,英國人的提議沒有被接納。
不過現在,發現重氫的換成了中囯人。
在陳慕武心裡,重氫就是氘,一個簡潔而優美的漢字。
&n還是叫diplogen,對他來說都無所謂。
那麼不如就送個順水人情,把重氫的命名權交給自己的老師好了。
即使美國人再因為名字問題和盧瑟福吵起來也不怕,畢竟陳慕武是重氫的發現者,他這次能肆無忌憚地幫老師來拉偏架。
他把命名權送出去還有另外一點原因,那就是天氣一天比一天熱了起來,盧瑟福的生日又要到了。
去年是朱兆莘替他送了許多貴重的禮物,但是因為蓋學校而越來越摳門的陳慕武,這次並不想花那麼多錢。
 本章完